《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的出台,为香港文艺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和实践路径。这份文件不仅涵盖了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还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强调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角色。
《蓝图》提出4个发展方向共71项措施,重点建议如完善博物馆体系、推广岭南文化等措施,意在巩固香港作为中华文化展示平台的地位,具体措施包括在北部都会区兴建国家发展博物馆,设立中华文化体验馆;更新非遗清单,举办“香港非遗月”等活动;推动岭南文化与大湾区合作。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也能吸引国际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香港的博物馆虽多,但具有全球吸引力或能展现本地文化特色的展览仍然不足,如何吸引私人资源以提高展览质量,成为关键。因此《蓝图》特别指出会考虑私人博物馆的定位和作用,如何配合公营博物馆的发展。事实上,私营博物馆在外国颇为流行,私人捐献更可享税务优惠,有助鼓励市场积极参与,值得借镜。
《蓝图》强调巩固香港“国际文化盛事之都”的地位,吸引内地及海外艺团来港交流,这能进一步提升香港的文化影响力。尽管文化盛事能带来短期经济效益,但如何避免沦为“一时热闹”,并将其转化为长期的产业发展支柱,仍需深入规划。此外,要提升香港文化活动的国际吸引力,仍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蓝图》以“流行文化之都”为目标,支持文创产业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切合香港的市场潜力。如以影视场景推广文化旅游,吸引游客打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另提出放宽不同场地的限制,例如容许戏院用作现场表演,工厦改建小型剧场、黑盒剧场等措施,亦切合香港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
然而,现时坊间关于流行文化的展览大多流于历史铺陈,缺乏深度。此外,资金与人才的短缺也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香港在产业链的中下游部分,如创意设计、制作人力等,仍存在缺口,需要更大力的支持。
《蓝图》提出培训人才和促进产业链形成,这对于提升文创产业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开拓多元发展阶梯,检讨“人才清单”并完善文创人才库的生态链,能帮助香港吸引和留住更多国内外文创人才。而引入与表现挂钩的资助制度,对中小型艺团提供更公平的机会,能促进文化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基层艺术人才的流失以及中小型艺团面临收入不稳定问题,需政策制订者重视,协助改善其工作条件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在完善产业生态圈方面,可考虑引入私人机构支援艺术文化项目并给予税务优惠。
此外,本港文创产业的市场化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有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以及产业链的商业化能力,提升海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也是未来的关键挑战。未来文创产业可以走高端服务产业路线,让香港成为全球艺术品鉴赏、估值、拍卖中心。
今次推出的《蓝图》虽然大致全面,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强。首先,虽然《蓝图》强调弘扬中华文化,但香港的多元文化特性需在政策中得到平衡,避免其他文化元素的边缘化。
其次,在全球数码化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蓝图》对创意产业的数码化转型(如NFT艺术、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展览) 墨有限。建议加强对数码艺术和科技的投入,将科技与文化结合,提升香港文创产业的竞争力。此外,《蓝图》较多偏向于硬件建设和资助体系改革,但缺乏对“内容创新”的具体支持。建议设立专门基金,鼓励原创作品的产出。
此外,《蓝图》虽然提出与大湾区合作,但具体如何与内地文创产业进行分工协作,仍然模糊不清。建议明确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分工,香港可以专注于国际市场的推广,而内地则可加强产业的制造和技术支持。最后,如何确保这71项措施的落实,尚需更具体的执行细节,建议成立监督委员会定期汇报进展。
总体而言,《蓝图》为香港文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措施。然而,只有在政策、资金、人才及基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香港才能在国际文化舞台上重塑辉煌,实现“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愿景。在这个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的融合、数码化的应用及创新支持。同时,必须配合国家整体文化策略,建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文化特色,保持联通国际的特质,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