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以及共和党阵营在今年大选可谓赢得了一场“政治大满贯”,未来四年共和党将在美国政坛占据优势地位。然而,选举结果背后的数据值得深入探讨,特别是传统支持民主党的选民群体为何出现松动。
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遭遇惨败,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有评论指出,参考过去的选举史,1964年的总统大选,当时共和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以悬殊比数输给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失去了44个州的选举人票。当时许多人质疑共和党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然而,在约翰逊任内遭逢越战泥淖和社会福利过度扩张等问题后,共和党在接下来的五场总统选举中赢得四场,在之后的七场选举中更是赢得五场。这一历史说明美国政治中的钟摆效应有可能出现翻转而改变政治情势,也显示政党最好能够谦虚的聆听选民的心声。
这次选举,在传统的民主党票仓中,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倾向转变。以纽约市为例出现小规模的“红潮”,成为40年来最接近翻红的一次。共和党在纽约州与民主党的得票差距缩小到20%以内,创下20年来的最小差距。这一现象反映出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正在上升。
在加州,华人社区关注的议题也反映出选民态度的转变。为了反制47号提案对社区治安的负面影响,36号提案以2:1的压倒性比例通过。同时,47号提案的原提案者、现任洛杉矶县检察长贾斯康在竞选连任遭遇惨败,得票率比起竞选对手少了两成多。其实,这一结果与两年前三藩市教委选举的结果相呼应,当时多位现任教委因在疫情期间仍将进步派的觉醒议题列为优先事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最终遭到选民的罢黜,可惜地方党部仍未能汲取教训,选民也再次清楚地表明他们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亚裔美国选民转向共和党的原因复杂多样,但经济因素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考量之一。通货膨胀、汽油价格上涨以及其他日常开支的增加,都直接影响着选民的生活质量。此外,非法移民问题也成为了许多选民关注的焦点。当选民看到无证移民不断涌入,并轻易获得工作许可甚至免费住宿时,因此思考不同政党执政下的政策差异。这些切身利益的考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对候选人个人争议的关注。
展望未来,对于共和党来说,如何在胜利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包容和长远的政策,以维持新获得的选民支持,将是一大挑战。而对于民主党而言,重新赢得失去的选民信任,特别是在经济和移民等关键议题上提出更有说服力的方案,将是党内检讨的焦点。
美国总统制选举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定期选举来修正施政路线,但其弊端在于每次政党轮替后往往缺乏长远的政策规划。政策摇摆幅度过大,从极左到极右的剧烈变化,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更直接影响了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这种钟摆效应的冲击可能是美国制宪先贤们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