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山凤鸡舞”,展示非遗传承魅力

发布时间:2024-11-15 13:53

前山凤鸡舞,俗称“耍凤鸡”,是流传于珠海前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艺术。2009年,“前山凤鸡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山凤鸡舞不仅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传承的魅力。

前山凤鸡舞,为凤舞和雄鸡舞的组合,起源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流行于岭南地区,清朝早期传入香山县(包含现在的中山、珠海地区)。

W1a

▲前山凤鸡舞表演。受访者供图

W1b

▲鲍六正在制作凤鸡。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W1c

▲前山凤鸡舞深受市民喜爱。 受访者供图

W1d

▲2022年9月16日,舞蹈作品《凤鸡》在比赛中获金奖。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W1e

▲前山凤鸡舞与时尚相结合。 张玮设计工作室供图

W1f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凤鸡舞的队伍中。

明代的前山寨是海防重地,毗邻香山和澳门,文教兴起,渔、农、盐业兴旺,当地人崇拜凤鸟、灵鸡。湛嘉威介绍,当地谚语称“家有竹鸡,白蚁化泥”。此外,《诗经》中还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的说法,“鸡是十二生肖之一,又是农家之宝,凤鸟外表美丽并且还能治虫害、报气候,再加上凤和鸡都是我们当地人崇拜的吉祥物,因此,舞凤鸡逐步流行起来。”湛嘉威表示。

据清代乾隆年间广东学政李调元在《粤东笔记》裹记载,春节巡游时有“城内外舞狮象龙鸾之属者百队,饰童男女为故事者百队”。这“舞狮象龙鸾之属者”就包括凤舞和雄鸡舞在内。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香山与澳门开通陆路贸易通道,边境贸易非常活跃,1911年后,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投资置业,也对地方文化给予大力支持,前山凤鸡舞也趋向兴盛。而明代番禺人黎遂球在《春望篇》里写节日繁华景象也有“百兽鱼龙迎锦阵,万户绮罗结霞麓”的描述。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前山地区私塾兴盛,兴办起“凤山书院”“凤池书院”,珠江口边防要塞重地前山寨也办起了各式武馆,教人习艺练武;同时,粤中各县大批移民,陆续迁居此地谋生,凤舞和雄鸡舞就在彼时传入。到了清末,几乎村村有表演队,年年有汇演巡游,其影响力遍及香山县及港澳地区。

清末时期,广东远离当时的朝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间文艺较为活跃。到了民国初期,民间艺人李福五将其整理创编为凤鸡舞。随着时间推移,凤鸡舞逐步得到民众的认同,并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传播,逢年过节,前山地区的居民都以凤鸡舞表达欢喜之情,舞者和观众济济一堂,场景十分热闹。凤鸡舞逐渐成为前山地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不过,前山凤鸡舞由雄鸡舞演变而来,它的前身是雄鸡舞,后面为甚么变成凤鸡?在湛嘉威看来,雄鸡和凤都指雄性,“凤在称呼上显得更高雅”,而雄性动物在色彩上显得更为绚丽,也可代表“富丽堂皇”,再加上“龙凤呈祥”这一成语,凤鸡的寓意会显得更好。此外,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生存,鸡又是日昴星君的形象,“通过在村子裹面巡游,可以将不好的东西祛除掉,同时带来一些好的东西”,所以人们将凤与鸡相结合,以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此外,凤鸡嘴上还会含着一串金钱,寓意招财进宝。

文/图 郑达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