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外交官》11月8日文章,原题:特朗普当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政府与民众对特朗普重返白宫反应如何。
2024年11月5日,特朗普宣布当选美国总统。
自2012年起,笔者已在中国媒体上报道美国大选,今年观察,与往年相比,中国民众对大选的兴趣较低。一些媒体在选举前一周已大篇幅报道,但中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更多聚焦巴以和俄乌冲突。笔者在中国各大社交平台上有200万粉丝,各个平台都经常发布国际时事分析,评论区是笔者观察中国舆情的一个窗口。感觉只有在选举日前后几天,中国网民对美国大选的评论才有所增加。
中国民众对美国大选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他们普遍认为无论哪个党派上台,对华政策大体相同;其二,特朗普已第三次竞选总统,缺乏新鲜感。
在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民众对美国新总统的期望值较低,而中国政府与官员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认知更加成熟,亦不期待总统更替会带来政策转变。
尽管普通民众对大选关注有限,但关注国际关系的专业人士仍对选情进行深入分析。这次特朗普的选情表现超出预测,比2016年更轻松获胜,反映美国社会和民众心理的显著变化。中国社交媒体对此展开了讨论,甚至对佛罗里达州选情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此,学者们开始关注美国少数族裔选民偏好变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及其对中国利益的潜在影响。
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一些中国民众表示更倾向于共和党,这可能源于中国社会的传统保守态度。例如,许多人对西方的多元文化观念不感兴趣,对非法移民持反对态度,这些立场与共和党政策一致。
此外,不少人支持减税的经济政策,认为过度干预经济不利于发展。
部分中国民众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并非出于对民主党经济、社会政策的认同,而是对其外交立场相对认可。
美国官员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须注意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对民众心理的深远影响,尤其是中国基层民众对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等概念的接受度较低。
笔者认为,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特朗普因已无连任压力,可能采取更激进的策略,这对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局势都构成风险;二是他可能更关注留下政治遗产,表现得更加谨慎以树立历史形象。
对中国而言,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并非全是坏事。中国更善于管理长远预期,而特朗普的政策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变数。尽管如此,特朗普对盟友的微妙态度可能令中美博弈空间扩大,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的收取“保护费”言论引发中国网民的调侃,认为这为中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契机。
尽管特朗普对华立场更强硬,但中国对他的态度并非完全敌对。与伊朗的关系不同,中国并未对特朗普本人直接批评,甚至在四年前最紧张时刻也未公开点名指责他。这种态度反映了北京对特朗普在政治上的潜力有所认可。
不过,如果特朗普再次任命如蓬佩奥之类曾遭中国制裁的官员担任要职,中美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特朗普对蓬佩奥的任用,将是观察其对华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