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办学方针日益清晰,第三间医学院渐见眉目

发布时间:2024-11-01 11:37

随着人口老化、医疗需求大增的趋势日益明显,近年社会开始讨论香港是否应该成立第三间医学院,整个讨论近日开始明朗化——继《施政报告》明言预留土地筹建第三间医学院后,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亦透露,可参考四年制的美式课程,以招收第二学位学生为主,初期最少取录约50名学生。尽管当局尚未有最终决定,但开设新医学院一事显然不可逆转。希望当局加快决策流程,早日落实。

相比其他发达经济体,香港每1000人当中仅有2.1名医生,韩国是2.6,新加坡和日本则为2.7,意味香港医生更容易做到“踢晒脚”。更令人忧虑的是,根据去年医疗人力推算,香港在2030、2035和2040年,将会缺少1570、1400和1200名医生。要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可以多管齐下,近年当局已放宽非本地培训医生注册、引入有香港背景的海外医生,甚至两间医学院亦增加本地医生培育,将医科学生名额由2008/09学年的每年合共250个,大增至目前的590个。

香港医生做到“踢晒脚”

早前两间医学院曾提出可各自将医科生学额增至400个,原则上值得考虑,但会否加剧两者的软硬件资源挤兑问题?反观,若增加一间医学院,则没有这个问题。有意见认为人口仅750万的香港根本没有必要增设一间新医学院,但考虑香港人口老化的趋势持续,未来对医疗的需求不可能减少,再加上香港决心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理应加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故此增加一间医学院实属明智可取的决定。

当然,许多客观问题是要考虑的。坊间比较关心第三间医学院会否在招生方面和现有两间医学院出现恶性竞争,拉低整体收生质素?如果三者的生源都是高中毕业生,确实会发生激烈竞争,但政府倾向第三间医学院采纳四年制的美式课程,生源主要是修读第二学位的学生,那么上述忧虑根本不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课程有其优越之处,尤其是医科生在正式入读医学院前,已经取得第一个学位,可能是文史哲、数理化、社会科学,这些学生无论年龄抑或学养,均比高中毕业后直入医学院的学生更成熟世故,说不定更能适应紧凑繁重的医科课程,将来为病人诊症时亦更加得心应手。另外,“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对海外专才极具吸引力,一旦成立第三间医学院,一定可以吸引许多优秀的海外医学教授加盟,他们除了参与教学,亦要进行医学研究,届时香港的国际医疗创新阵容将可进一步壮大。

第二学位学生年龄学养更成熟

盛传科大、理大、浸大均有兴趣开设医学院,但后两者似乎没有科大那么积极。单论科大,下学年将推出涵盖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微电子和能源等范畴的五个新课程。这些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高科技范畴,呼应了时代需要。其中“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课程可为学生打好根基,方便将来升读作为第二学位的医科,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继续深造。即使他们不升读医学,纯粹报读上述五个课程的其中一个,亦足以在创科领域追逐梦想。

人口比香港还要少的新加坡早已拥有三间医学院,其中2005年成立第二间后,短短八年后便新增第三间,其中一间采用英式课程,另一间则采用美式课程,相关经验值得香港借鉴。当前,香港所面临的人口老化压力与日俱增,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意志亦较过往更为坚定,《施政报告》明确支持建设第三间医学院,甚至为此建立了一个工作组,相信再无变卦。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尽快拍板,提速落实,坚决执行,不要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