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首届“香港高等教育博览会”盛大举办,引市场强烈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01 10:04

特首李家超10月16日刚发表《施政报告》提出,要在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争取举办国际教育会议及展览,星岛新闻集团10月19日便率先在深圳主办首届“香港高等教育博览会”,首次携手香港12间高等院校,推介香港优质教育资源。博览会以内地高考生、教师及家长为对象,邀请了本港12间高等院校的高层主持专题演讲、即场解答“留学香港”问题。星岛新闻集团行政总裁兼社长蔡  博士表示,“‘香港高等教育博览会’是星岛在内地推出的首个教育项目,这只是一个开端,相信未来会创造更多的‘第一个’”。

12场专题讲座反应热烈,吸引了两千多名内地师生及家长到场取经,盛况空前。每场讲座皆由各院校高层以不同主题主讲,亦即场播放院校教学特色短片,并由《星岛教育》研究员总结院校的入学资讯。本文辑录了当日12位讲者的精华内容,让错过会期的读者一睹为快。 

姚新教授

▲姚新教授,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唐天燊机器学习讲座教授

岭大:培养文理知识兼具

岭南大学是不少内地生来港升学的选择,姚新表示,以今个学年和去年比较,报读本科一年级的内地生人数,比去年增加最少三成,“政府容许招收非本地生限额增至40%后,我们第一年就把所有名额用掉。”他指非本地生中大部分是内地学生,经高考入读本科课程的学生,其高考分数亦比历届学生高约15分。

姚新表示,文史哲课程是最受内地生欢迎的专业,近年数据科学等新兴资讯科技亦成为热门。他指岭大拥有过百年历史,办学宗旨强调“育人”,都是吸引学生报读的原因,“培养基础素质、做人道理,希望学生毕业到社会后,是有竞争力的全人。”

岭南大学今年5月宣布成立数据科学学院,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家。姚新表示,大学未来致力培养文理知识兼具的学生,“最有理科思维的文科生,最有文化的理科生。”此外,岭大也致力培养综合性人才,“第一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第二方面有全人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变化。”为响应国家号召,岭大和内地大学将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未来亦会积极与内地中学交流。

莫家豪教授

▲莫家豪教授,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及研究生院院长

恒大:栽培全球视野专才

香港作为高等教育的国际枢纽,莫家豪指,香港恒生大学期望透过课程和学习经验,让优秀学生将来不仅为香港及国家,也可在全球服务,“在整体地缘政治衝击下,学生对于国际事务和世界发展有理解,有助他将来在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工作,会有很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莫家豪说,虽然恒生大学较新,对内地生来说较陌生,然而近年该校的名声在内地有所提升,吸引不少内地生申请,本学年就收到逾8000个申请,但因自资院校取录内地生的名额限制,只能取录300人,让不少家长失望,故期望教育局能放宽有关限制。“香港作为教育枢纽,不止是为香港青年服务,也应吸引其他地方学生来港就学,把教育输出去。”

恒生大学有6个学院提供本科课程,比较多内地生拣的是商科、管理、艺术和社科等科目,因他们了解到该校课程跨学科的特色,和内地有所不同,加上“博雅”及“专业”元素,让学生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包括海外学习,让毕业生就业情况理想,“9成学生在毕业后3个月已找到工作。”

陈慧慈教授

▲陈慧慈教授,东华学院校长

东华:护理课程专业认可

东华学院以医疗护理课程最著名,有兴趣的内地生可申请;此外,陈慧慈指应用心理学、应用老年学、幼儿教育、生物医学及法证生物医学等,都是东华学院的“王牌课程”,也吸引不少内地生申请。

陈慧慈表示,该校所有课程都具备专业性,故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逾8成人在6个月内可找到工作,而且月入中位数达34000元,是全港大专院校最高。”她透露在2024至2025学年,共取录了250名内地生,较之前增加数倍。为了让更多内地生申请该校,校方最近成立了中国内地生同学会,希望他们可互相支持及融入学校。

除了专业知识,东华学院也重视学生全人发展。陈慧慈表示,该校会培育“T型专才”。“T是一横一栋,打直是指深入的专业知识,打横是广阔的知识。读书除了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也希望学生有广泛知识,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技巧等。”

陈慧慈透露,东华学院升格大学的进展正如火如荼,期望2026年初会有结果。“希望来年1月取得第3个PAA(学科范围评审资格),达到政府要求后再去申请。”

李娟教授

▲李娟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策略)

城大:重视创新及国际化

香港城市大学是一间重视创新及国际化的院校,在本科课程方面,12个学院涵盖兽医、工商管理、数据科学、法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具深度和广泛的课程选择;硕士课程则重视实践,且具专业性。李娟表示,城大的课程重视“创新”,贯穿人才培养的特点。她又说,在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中,城大获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第一位,可见该校国际化的环境,“城大会为学生举办丰富多元的活动,例如海外交流等,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城市大学工作近20年,李娟留意到该校内地生在国际视野和“动手做”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大学期望招收优秀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及对未来充满嚮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她透露,城大计划增加招收内地生名额,具体安排目前仍在商议中。

提到内地生来港升学优势,李娟认为,最重要是拓展国际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在香港、在城大学习,可让学生有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事情,学习从多角度解决複杂的问题。”她相信在城大读书的学生,能够精进有关方面的技巧。

黄国贤教授

▲黄国贤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教学)

理大:拥国内外交流机会

香港理工大学全校有超过3000名修读本科课程的内地生,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地区,亦有学生来自北京、四川等地。随  政府今个学年起将8间资助大学取录非本地生限额由20%增至40%,黄国贤表示今个学年未用尽限额,相信未来入读理大的内地生人数会继续上升。

就香港理工大学对内地生的优势,黄国贤认为是该校课程注重理工范畴,亦有特色课程,例如酒店管理、设计课程等;“大学设有教学酒店,学生能在酒店中接受培训,了解酒店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另外,理大从国内招聘很多老师,香港始终是国际化的城市,学生拥有很多国外和国内交流的经验。”理大所有本科生都有3万元交流奖学金,黄国贤留意到内地生参与交流团的情况,比本地生还要踊跃。

在培育人才方面,黄国贤指理大除了本科课程,亦设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对国家的认识、从交流中学习外国文化,让学生拥有全人发展;此外,所有本科生均须修读“人工智能及数据分析”与“创新及创业”课程,学生能认识时下发展急速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知识,全面掌握社会发展,回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刘宁荣教授

▲刘宁荣教授,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大湾区发展)、中国商业学院院长

港大:3个优势QS排名高

刘宁荣在“香港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压轴演讲中,提到对内地生来说,香港大学有3个优势,分别是历史悠久、学术能力强及校园国际化。他指在多个国际排名方面,可反映该校的实力,“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的最新排名中,港大排名第35位;QS世界大学排名也非常高,由去年排26位,上升到17位。”此外,校园国际化也是港大的优势,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体验。

刘宁荣指今年港大有3000名学生,招收非本地生限额用尽后,校内有1200人是非本地生,其中约600人来自内地,其余则来自全球其他国家,因此香港大学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学生在这个环境学习,有助培育开放的思维。

刘宁荣表示,港大虽重视学术,然而收生分数并非最重要。“很多来自创新科技业的人才,都没有大学毕业,所以分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他指港大所展示的多元和自由,有助孩子打开新天地,他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选择,因只有具热情和做喜欢的事,才能走得更远。 

郭毅可教授

▲郭毅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科大:人工智能跨科优势

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只有33年,现时已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郭毅可指,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该校的“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就位列全球第10,在中国排名第一,可见该校有关方面的优势。

郭毅可形容,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大学科创的先锋,在创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4000亿港元。“‘港科大’成员共创立了逾1700间至今活跃的初创公司,当中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

从学科规划方面,香港科技大学会从工作、居住和人类的未来出发,因此该校也推出延伸主修课程,让学生在主修课程以外,可再延伸主修“人工智能”或“数码媒体及创意艺术”;此外,该校刚成立了艺术与机器创造力学部,并在25学年起,提供4个研究生课程,致力培育艺术科技人才。

另外,香港科技大学在教育技术领域创造了很多第一,包括科大Chat GPT、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基金、AI讲师、全球首个元宇宙双子校园MetaHKUST、混合实境教室等等。

蔡小强教授

▲蔡小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

港中深:学科紧贴科技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2014年创校,校龄只有10年。中大(深圳)除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外,毕业生均获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蔡小强表示,该校坐落深圳,是全球高端科技重  ,所以很多学科和最新科技发展有密切相关,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相信对香港学生来说也具吸引力。

事实上,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有合办课程,以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蔡小强表示,2个校区去年合办的“跨学科数据分析及X双主修课程”便非常受欢迎,“学生需在4年内,读2个专业,一个在香港中大,另一个在中大(深圳),2地都是取录20至25个学额;今年更新增了‘航天科学与地球信息学及X双主修课程’。”

今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可录取港澳台华侨生,其中透过“港澳台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就取录了20名香港学生。明年开始,该校将扩大录取港澳台学生的模式,“明年(2025年)开始,香港学生可以考虑用DSE成绩申请中大(深圳),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申请。”

杨少诗教授

▲杨少诗教授,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质素保证)

教大:教育科技新兴课程

香港教育大学虽然是提供师训教育为主,但也有提供非师训课程,包括跟教育科技相关的课程,例如人工智能与科技、数码教育等,也成为内地生的新兴选择,以配合未来教育的趋势。杨少诗表示,教大向来都有内地生申请,近年更有越来越多趋势,今年内地生数字比去年升幅更逾100%。她估计,除了教大给内地生的支援充足外,毕业生出路理想也是该校的优势。

“教大有很多师训课程,过往很多例子中,内地生都可成功在香港找到工作。”杨少诗指,除了因老师需求量大,容易找工作外,很多非师训课程的毕业生出路也理想,“例如教育科技,我们的课程走得很前,这类课程的毕业生虽然未能立即当老师,但仍然较易加入教育行业。”她表示,教育行业不止是学校,有很多相关范畴,例如出版业、教育科技等等,该校很多学生受过创业培训后,也会去创业,特别与教育及服务相关的行业都会有优势。

提到受内地生欢迎的本科全日制课程,杨少诗指除了师训类课程,现时人工智能与科技、数码教育等,都吸引不少内地生申请。

石雪梅女士

▲石雪梅女士,香港都会大学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总监

都大:重应用型职专教育

香港都会大学是香港政府成立的第一所自资院校,今年更获批成为本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石雪梅表示,对内地招生的4个学院,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院、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及语文学院,以及科技学院,“都会大学  重应用型教育,因此同学毕业后,较能顺利选择工作、就业或创业等,出路广泛。”

作为香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石雪梅指,都会大学将担当先行者角色,与政府合力提升职专教育的认受性,并与专业技术业界紧密合作,在课程中加入大量实习和工作学习机会,  重栽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位课程。

此外,石雪梅亦有介绍应用学位课程的特色。她指应用学位课程有数个特色,包括具灵活入学要求;课程亦是为行业或专业而设计,强调为学生提供职前准备,以支持经济、目标产业或职业的发展。“课程会结合理论与实践培训,透过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繫,为学生提供丰富实习机会;另外,业界将参与课程设计、推行和评估,并结合科技促进学习,培育业界需求的人才。”

朱海山教授

▲朱海山教授,香港珠海学院理工学院院长

珠海:实用为主专业导向

香港珠海学院是综合型和实用型的本科大专院校,同时提供硕士课程。朱海山表示,该校的科目以实用为主,并导向专业化,学生就读通识课程时,将涉及艺术、文学、电脑应用及全球视野,而专业范畴则包括建筑,工程、资讯科技、媒体、会计等,课程全部由香港的专业学会认可,“学生毕业后可在香港考取执照,有些专业团体更是全世界通用,这是很大的优势。”

近年不少内地生来港升学,朱海山分析,主要是香港升学有多个优势。“香港是国际化的城市,我们本科用英语教学,有助提升英语程度。”此外,课程也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很多时候会进行小组讨论,不是‘匙羹式’喂养知识”;此外,课堂很多时需要学生以英语作简报,及鼓励学生多发问,培育批判性思考,有利提升国际视野和公开演讲的胆量。”

在收生方面,朱海山指,香港珠海学院期望取录心态正面的学生,让他们在4年的学习生涯,学会如何终身学习。“我们接手由18岁变成22岁的成年人,希望他们的职业道路未定形前,给予他们很好的基础。”

吕爱平教授

▲吕爱平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长

浸大:协同效应推动科研

近年内地和香港的政府及企业,均对科技发展存在需求,并运用各自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推动科研发展。吕爱平形容,两地的研究合作和发展情况“肯定很好”,“香港的优势肯定是更国际化,它的研究环境更纯粹,更聚焦和更单纯;内地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社会资源则更多,所以两地协同得很好,两个互补才能一起干活。”此外,香港作为大湾区城市之一,能发挥地理优势,便利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和高等院校合作。

浸会大学近年积极发展跨学科课程及研究,例如在2022/23学年推出4个跨学科课程,今年7月亦将文学院及社会科学院合併为“文学及社会科学院”。吕爱平认为随  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兴起,跨学科研究成未来发展趋势,他表示,浸大目前正集中研究人工智能与创意艺术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此外,香港首间中医医院将于明年第二季投入服务,浸大获政府选为服务合约承办机构。吕爱平表示,未来大学亦会积极开拓有关中医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长远期望可藉研究将中医药国际化和标准化。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