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与中山大学联手,拟培养医工交叉型医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4-10-23 08:40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增加医生数目,配合香港发展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施政报告》建议在北部都会区牛潭尾预留土地,发展新的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早前已向政府建议在北都成立医学院,配合香港及大湾区人口医疗服务需求。理大在争取成立第三所医学院上取态积极,已就此积极展开筹备工作,包括草拟建议书。

香港面对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患者人数上升,多次新型传染病肆虐,医护人手短缺。理大一直培养大量专职医疗人员和护士,具医疗培训经验,有条件成立第三家医学,成为综合性医疗人才培训基地。最近,理大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展开医工交叉领域教研合作,共同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发展新型医学科技课程、建设联合实验室、推动学术及专业交流,提升共同研究成果。今次合作更可利用内地临床医疗资源,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回应香港及大湾区医疗发展需求。

今年七月,政府向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提交“医疗人力推算2023”,推算显示香港医生持续短缺,预计2030、2035及2040年的人力缺口分别为1570、1400和1200人。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亦表示,香港医生人手可以外求,亦可自行训练;前者多变、难于预测,后者比较稳定。香港医生的主要供应,应由自己训练,外来者可作补充。从巩固本地医疗服务角度出发,他欢迎香港成立第三所医学院。

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右一)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敎授(左一)见证下,由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右二)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左二)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展开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教研合作,共同培育医学专业人才及发展新型医学科技课程。

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指,有决心凭藉理大在医疗科技教研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扎实基础,有条件扩展医疗培训至医科生,相信新成立的医学院将有别于现时的两所医学院,进一步为社会作出贡献。

中山医学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内地首屈一指,亦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西医学院,从1866年成立,迄今158年,学生质素和研究水平位于前列。中山医学院五年制医学学士学位课程,亦已获香港医管局的认可。中山医学院与理大拟合办“4 + 4”双学士医科学位课程,探索“医学 + 工程”专业博士双学位课程,培养新一代“医工结合”交叉型医科人才,彼此有不少协同效应。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指:“是次合作是理大筹办医学院的重要举措。理大是全球百强大学之一,医疗科学和工程学科教研实力雄厚,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则是国内‘双一流’建设学科,合作可发挥‘医工结合’优势。”

医工结合大势所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指,双方合作包括共用资源和协同互补;他指,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愈来愈重要,类似“医工合作”,国际上屡见不鲜,甚至以崭新机制培养医生,哈佛医学院学生已可到麻省理工(MIT)学习工程,通过交叉学科培养新一代医科生。

理大配备一流的教研设施,其中康复治疗科学系设有解剖实验室,让学生探索人体结构。

▲理大配备一流的教研设施,其中康复治疗科学系设有解剖实验室,让学生探索人体结构。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发展超过40年,教学和临床研究经验相当丰富,培育了超过五万名医疗行业相关的毕业生,涵盖医疗化验、医疗影像、放射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护理、眼科视光、义肢矫形、言语治疗等范畴,支撑并促进香港医疗体系的长远发展。

匡铭教授说,合作可培养下一代医科人才,有助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首先,中山医学院在临床医学,共有10家附属医院之多,每年病人已达2,000万,执行手术超过100万次,10年内医科生全国医学大赛获五次冠军,与国际多家医院和大学合作,加上医学院一直以全英文来授课,升学、医学研究和培训都与香港和国际接轨。

促进大湾区融合

今次合作培养新一代医工交叉领域人才,不单在纾缓香港医疗压力,甚至对大湾区以至中国长远医疗,都具深远意义。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指,合作可培养下一代医科人才,有助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指,合作可培养下一代医科人才,有助香港及大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匡铭教授是杰出的肝癌专家,对地区疾病风险、慢性病以至公共卫生,均素有研究。大湾区融合之后,公共卫生和医疗数据互通,须有认识两地医疗体系、具公共卫生知识通才。大湾区面对多项医疗挑战,从SARS到新冠肺炎,以至地区性疾病,突显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重要性。

“医疗器械越来越便携,甚至具远程监控功能,具工程知识的医疗人才,在早期筛检和公共卫生领域,均可发挥作用。两地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合作,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未来智能化装备,包括护理点检测等,一定会发挥巨大作用,新一代医科生可弥补现时不足,甚至在大湾区的公共卫生领域,担任指挥的角色。”

医工结合影响远深

匡铭教授对合作寄望甚殷,双方推动医科生在香港及内地,同时取得跨境医生执业资格,不单为两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也满足香港及大湾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

中山医学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均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山医学院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均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两家高等学府合作强强互补,可发挥巨大作用。医工结合人才,有助研究转化并提高医疗水平。近年人工智能、早期筛检、远程监察在提高医疗服务质素,愈来愈重要。中山医学院每天门诊病人近两万,每位医生照顾数十病人,通过人工智能加快筛选严重病患,可帮助提高诊断,加快治疗决策,对病人有很大帮助。”

匡铭补充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自然提高生存的机率。医学有两个目标,首先延长病人寿命,其次是病人有更好生活质素。未来医生具备更多工程知识,有助早发现早诊断。例如中山医学院眼科,开始利用眼科大模型作预测性诊断,筛选出较严重的个案。”

理大在医疗远程监察、筛检诊断和人工智能都有不少研究,双方培养具工程背景的医科人才,通过临床医学训练,可助医学设备和研究转化,先在大湾区落地,再推而广之到内地更有需要的地区,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创新和转化的枢纽。

匡铭教授寄望双方的合作,更多病人从中获益。“理大研发藉合作更快临床研究落地,中山医学院亦可推广技术至县级的医院,中国县级医院达三万多家,中山医学院本身覆盖至少五、六百家,双方培养出两地行医人才,不单是香港和大湾区之福,甚至利国利民,惠及全中国和全球病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