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将安禄山处死

发布时间:2024-10-22 10:52

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回到长安、深情怀念死去的杨贵妃。但是,却都缺少了一个情节:李隆基后悔当初没有将安禄山处死。

开元二十二年(734),范阳(今天北京附近)节度使张守珪把在征讨奚、契丹时贻误战机吃了败仗的裨将安禄山押送到京城,请求朝廷依法处置。时为中书令(宰相)的张九龄上了一道奏章,援引古代事例,提出立即处死安禄山的建议。

他在奏章中说:“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旧唐书.张九龄传》)

也就是说,张九龄有先见之明,安禄山不死,必将成为后患。遗憾的是,张九龄这个正确的预言,被唐玄宗否决了,他说:“卿请毋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把安禄山当作忠良予以赦免,让他安然回到了范阳。

《新唐书.张九龄传》关于此事的记载稍微详细一些:“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

后来,唐玄宗更加宠信安禄山,让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使其得以随意出入宫廷。唐玄宗先后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平卢节度使,后来又让他兼任范阳、河东的节度使,手下拥有兵将二十余万,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其间,虽然有多位大臣先后进谏,称安禄山有反迹。但是,唐玄宗都没有认真听取。

终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以奉诏清除杨国忠为名,率领大军,直取长安。正在宫中欣赏霓裳羽衣舞的唐玄宗,西出长安,仓皇逃窜。行至马嵬坡(在今天陕西兴平县境内),将军陈玄礼及其手下将士,因为痛恨杨国忠、杨贵妃兄妹贻误国家,逼着唐玄宗处死杨贵妃。迫于形势,唐玄宗只好接受将士的要求,“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爱情神话,至此戛然而止。从此以后,一代情种唐玄宗,只能期盼着能在梦中见到自己这位美丽的贵妃,“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不用说,倘若当年唐玄宗接受张九龄的建议,杀了安禄山,就根本没有安史之乱,没有马嵬坡的生离死别,没有长生殿的梧桐夜雨、黯然神伤。不难想象,每年的七夕,长生殿里,夜半无人,唐玄宗一定留下了无数悔恨的眼泪。

其实,唐玄宗的这种悔恨,早在逃命到成都不久便已经开始了。证据是,在成都,唐玄宗想起张九龄的先知先觉,不禁怀念不已,下诏褒奖这位已经死去十多年的大臣,称赞他“谠言定其社稷,先觉合于蓍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