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 星期二 03:58:03

香港河岸收集逾3000件垃圾,97%为塑料,促订饮品包装生产者责任制

发布时间:2024-10-20 10:08

香港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及产品条例的适应期将于下周一(21日)届满。 绿色和平发布《东亚河岸垃圾审计调查——香港》结果,发现从本地两条具重要生态价值的河岸收集到的3263件垃圾,97%为塑料,当中食品、物流、饮品及即弃餐具4大类包装垃圾占70%; 大部分饮品包装垃圾源自大型饮品生产商。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谭颖琳表示,回收并非最终解决办法,促请政府加强从源头减废,以重用代替即弃。

即弃塑料包装及即弃餐具等占所有塑料垃圾近70%

研究团队选定生态价值高的河岸作调查地点,以记录来自城市的塑料垃圾落入河岸的污染实况。 团队与参与调查的义工于今年6月至9月,分别在林村河及贝澳河的上、中、下游进行10场河岸清理,再按垃圾的物料、类型进行分类,发现即弃塑料包装(食品、物流、饮料)及即弃餐具等4个类别占所有塑料垃圾近70%。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谭颖琳表示,绿色和平近年于本港郊野溪流,以至郊野哺乳类动物粪便,验出常见于即弃塑料包装和外卖餐具的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等,与今次河岸审计调查结果脗合,反映即弃塑料包装、餐具等被弃置到环境,很可能分裂成微塑料入侵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惟政府侧重拨款予末端回收、兴建焚化炉等,对规管企业生产即弃胶的进展缓慢,变相令社会承担的高昂废物处置费及环境成本,不少是为企业生产的废胶“埋单”。

香港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及产品条例的适应期将于10月21日届满,今次研究显示即弃餐盒、杯等塑料垃圾,是4大包装垃圾类别之一,惟涵盖弃置量更多的外卖即弃胶餐具的第二阶段管制,至今落实无期; 而原定明年在立法会通过生效的饮品包装生产者责任计划只闻楼梯响,未有提及减量目标及重用率。 绿色和平促请政府及企业支持《全球塑料公约》,同时在本地加速订立明确减量及重用目标的饮品包装生产者责任制,设立专款专项基金支持重用餐具借还系统,源头堵截塑料污染。

世界各地政府、企业及组织领袖将在下个月参加于韩国举行的《全球塑料公约》最后一轮谈判会议,为此绿色和平“彩虹勇士号”抵达香港,作为其“无塑・启航”东亚之旅的首站,倡议订立规范全球的减少塑胶生产目标,同时促请本地政府及企业推动走塑及重用,履行国际城市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