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4日在国会发表上任后首次施政演说,在对华外交方面,强调将全面推进对华战略互惠关系,在所有层面保持沟通。加上此前,中国放松对日本水产进口的限制,两国关系缓和迹象明显。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处理水去年开始排放入海,日本排放的核污水成分包括多种放射性元素,如氚、铀、钚、铯、锶、碘、钴等。其中的重离子都比较容易去掉。但放射性元素中,氚很难去掉。中国认为现行相关的国际机制有局限性,对排海开展的评估和监测是不全面的,缺乏透明度和可信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日本无法接受中方独立取样的要求。为此,中国暂停日本海产品进口。两国领导人及专家自去年11月起进行了十余次会谈,上月底,两国政府最终共同发表了四点共识,中方将有条件逐步恢复进口日本水产。两国达成共识来之不易,谈判背后有各自考量。从公布的关键内容来看,这次是日本主动作出让步,同意中方的要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设立覆盖排海关键范围的长期监测安排,允许中国参与其中,并可独立取样监测,以及做实验室分析比对。
外界分析认为,两国各自让步,皆因相让各得其所。从日方角度而言,主要考量经济因素。中国是日本水产最大进口国,2022年进口水产总额达871亿日元,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却大跌至35亿日元,而作为日水产第二大市场的中国香港,也禁止进口福岛周边十个都县水产。对日本水产品实施禁令后,中国转而通过从南美洲、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地方购买海鲜,填补相关需求缺口。以“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例,从2023年9月到今年7月,印尼、英国和阿根廷对中国的相关出口分别增长42%、约150%和接近200%。令日本觉得若禁令实施越久,越难收复中国市场。从政治角度来看,日本对华外交路线紧跟美国,随着中美关系去年中旬走出低谷,日方亦有逼切需要跟中方缓和关系。两方因素结合,多重考量之下,日本愿意就核污水排海问题让步。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随着日方让步,中方成功争取参与和取样监测,有科学证据未放宽对日水产禁令松绑。此外,美国大选11月举行,但无论是民主党现任副总统哈里斯,或是共和党前总统特朗普当选,预料从特朗普政府以来的美中对立局面将持续。中国希望能加强与亚洲各国及欧盟的外交关系。为此,中国赶在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出炉前,重新调整目前紧张的中日关系,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有助缓和双边关系。另此举也可为香港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争取日本支持,因香港须获得15个成员国一致支持。若北京和香港继续禁止进口日水产,不排除日本在香港加盟投票时从中阻挠。
双方各自考量之后,和相关国际组织前后进行了十多轮密集谈判和协商。这个协商的成果,就是四点共识。不过,共识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未来走向如何,仍有待观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