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研究先秦制度史,不可不读儒家经典《礼记》

发布时间:2024-09-18 14:37

《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汉民族礼制、礼仪,是解释《仪礼》这部书的,是一部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礼记》是汉武帝时期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共49篇,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

这49篇内容,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儒家经典。

经过学者们的长期研究,较普遍地认为这些篇章大多数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

《礼记》为研究先秦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从史学角度研读《礼记》,需要注意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冠、婚、乡、射、朝、聘、丧、祭诸礼在许多篇章中都有反映。此外《仪礼》中缺失的逸礼,如奔丧、投壶等礼也有专篇阐释。

在诸礼中,《礼记》尤为重视丧、祭,因为丧、祭二礼,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各项制度和观念形态。这些篇章既注意阐释礼之数(即礼之仪),对《仪礼》的部分内容加以补充说明;更注意诠释“礼之义”,对诸礼的精神实质和用礼之目的加以阐述,为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另外,上自治国方略,下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的篇章论述。如《王制》记载古代封国、爵禄、职官、巡守、刑罚、养老、学校等制度,几乎涉及古代统治者治国的方方面面。

《王制》一篇写成较晚,内中多后人对古制的追记,但仍不失它的史料价值。而《内则》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家训,反映了古代贵族家庭成员彼此相处的尊卑关系,也是研究上古家庭史的基本史料。

要而言之,《礼记》中的许多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度的原则和精神。其中《丧服小记》和《大传》有两段精辟的论述,许多学者据此解释不一,但文中对如何区别大宗和小宗及其相互关系,对在宗庙祭祀等活动中如何运用宗法制原则以及实行宗法制对维系周代社会秩序的作用都有深刻的论述。故欲研究先秦制度史,不可不读《礼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