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尽管国家安定,但是周围的侵扰并不算少,武则天上台之后,为了能够加强边防建设,于是提出创办武举制度,那么这个制度对后世有着怎样深厚的影响呢?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从崇尚武力治天下的宗旨,从王朝开设之初到后来的发展,无不反映着,统治者只有用武力去征服土地和人民,才有可能成为绝对的权威。正因如此,对于士兵队伍的建设,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发展展望,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武入仕的选拔方式。
作为时代标杆的秦国更是提出以力取仕的口号,并且将一部分有才华的武将册封了相应的爵位。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依旧遵循着武力治天下的做法,汉朝时也沿用了征收有勇有谋的将帅作为人才的策略。在地方官选拔之上也会重用这一些有谋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才。后来的朝代也依旧会把这些勇武之人举荐成为地方官吏。在正式创立武举考试以前,这些武将其实都已经进入到了朝廷选拔的视野当中,只是没有得到正式的编制。
直到武则天时期将武举考试提上日程,并且确立了用武科取士的制度准则。
武举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武则天时期形成并立下标准,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统治者的需求,以及社会条件的准备充分。在两者结合下才催生了这样的选拔制度。
武则天所创立的武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唐朝的军队建设,同时也完善了人才准入机制的管道。过去只有读书人才有机会进入到朝堂当中,武举制度推行之后,那些有才华的军事人才,也可以通过科举的形式进入到官场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报国的理想。对于这类人群来说,他们本身就空有一腔热血,无处安放,如今通过武举制度,不仅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触朝廷,报效国家,同时也为他们选择当兵这条路提供了管道和入口。
此外,在府兵制和募兵制度的交叠时期,武举制度的设立,也成功推动了募兵制度的发展。统治者可以将军队作为一个统体编制,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管理,工资由国家进行合理发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百姓当兵的积极性,也能够缓解府兵制度对老百姓临时征召的不满,这样既可以稳定农业发展,又可以稳定军队的兵源。
而且,这些习武之人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在过去他们或许只能被认作不务正业,被人当做是一介莽夫,而如今由国家亲口承认他们的地位。这样一来,不仅抬升了这些人群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官场之中的劲头。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选拔,人才可以第一时间为朝廷所用,并且能够第一时间筛选出来国之栋梁。当战争来临的时候,都可以有将帅之才进行调配,不至于泱泱大国,连个能领兵打仗的人都挑不出来。同时在国家层面上承认武举制,也说明国家对于习武这件事情的放开,希望老百姓都能够强身健体,学习武术。
武举制度的确立,不仅帮助国家挑选人才,而且在考核现场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些参加考试的人员几乎都是精锐强干。也正因如此,唐王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空前强化,在后世当中武举制度的继续推行,也是继续保证这些人才能够有入仕的机会。此举又在社会当中掀起学习武术的浪潮,为中华武术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