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儿子们结局悲惨,原因竟是……

发布时间:2024-09-05 11:45

李世民是优秀的政治家,开创了“贞观之治”,可惜他没有处理好与儿子们的关系。他有14个儿子,却没有选出好太子。

唐太宗这14个儿子的谱系是这样的。据《旧唐书》记载:“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恒山王承干、濮王泰,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阴妃生庶人佑,燕妃生越王贞、江王嚣,韦妃生纪王慎,杨妃生赵王福,杨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蒋王恽,后宫生楚王宽、代王简。”

本应多子多福,偏偏这些不争气的皇子给李世民带来了无穷烦恼。尤其令他绝望的是太子——李承干。李承干是文德皇后所生的长子,两口子太偏爱他了,小孩子聪明伶俐,刚刚八岁,就被册封为皇太子。想不到,虎父犬子,李承干长大之后,已被惯得不成样子。

他居住的宫殿里,既安排了众多鹰犬供他驱使,又配置了嫔妃、歌妓供他淫乐。成年之后,太子越来越沉迷声色、荒淫无度。这家伙两面三刀,既怕太宗皇帝,又欺负臣下、侍从。他曾极为嚣张地表示:“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暴君加流氓的嘴脸,显露无遗。

对此,李世民早有风闻,他无暇较真儿,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睁一只眼、闭一眼。拖来拖去,太子的野心日益膨胀,最终和老爹争江山。没办法,只有废了他。贞观十九年,李承干在幽囚中病死,岁数不大,属于夭亡。

李承干夭亡,其他儿子也没几个“善终”。悲剧的关键,当然不是生活条件和健康原因,事关大唐的政治继承人。既然没有规定谁是东宫太子,那么,哥儿几个便都有机会。游移不定的皇位继承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儿子们党同伐异的政治野心。

比如,第五个儿子李佑,成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地痞、流氓舞刀弄棒,外出打猎,正经事儿一点也不干。李世民确实惦记老五,便派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去调教儿子。想不到,李佑根本不买账,派人杀了权万纪,还拉起一帮人马,发动叛乱。结果可想而知,只有死路一条。算算李世民这14个宝贝儿子: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只剩下第十三子——平庸无能的李福;第九子——后来的高宗皇帝李治。

在李世民的14位皇子中,最终接班的是李治,他的能力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个色欲强、能力弱的窝囊废。情势所迫,恐怕唐太宗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因此才把大权交给了李治。正因阴盛阳衰,其妻武则天才有机会走上颠覆大唐的权力颠峰。

其实,在14个儿子中,最具领袖潜质的当属第三子——李恪,很不幸,李恪背景太差,他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大杨妃”。李恪文武兼备,人品出众。李世民经常称赞这孩子很像自己,并想立为太子。但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后借口“谋反案”,杀了无辜的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以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应该能识破这等雕虫小技,可惜他稀里糊涂地开了杀戒,误杀骨肉,历史便错过了这次选择贤明帝王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