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宫室现在已无实物遗存,但有考古意义上的遗址。宫室一般坐北向南,主要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为堂、室、房。前一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面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整幢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远古时,堂前没有门,堂上东西有两根楹柱。堂东西两壁的墙叫序,堂内靠近序的地方称为东序、西序。堂后有墙和室、房隔开,室后有房,室和房各有户和堂相通。东房后部有阶通往后庭。
河南洛阳二里头发现的夏代早期宫室遗址,系由数组周以回廊的庭院组成。其主要殿堂置于大院的中部,下承夯土台基。台基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8米,边缘呈缓坡状,斜面上有坚硬的石灰石或泥土面。而殿堂位于台基中部偏北,东西长30.4米,南北深11.4米,以卵石加固基址。
建筑结构为木柱梁式,南北两面各有柱洞九个,东西两面各有柱洞四个,但柱洞尚不甚整齐。壁体为木骨抹泥墙,屋面则覆以树枝茅草。以上做法均符合史料记载中夏代建筑采用“茅茨土阶”的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主体建筑面阔为等跨的八开间,回廊已出现复廊形式。前者表明偶数开间的使用包涵着某种宗法礼制的内容,而后者则表明这种复廊形式的渊源,可能更为久远。
周朝初年,文王建灵沼、灵台,但不禁民众入内渔猎,基本仍属自然性质,仅人为地稍加改建。西周末至春秋,各国诸侯势力日强,大建宫室楼台,以高台建筑为时尚。如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今江苏苏州姑苏山),三年乃成,周旋曲诘,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见《述异记》)。
其他知名的高台建筑,如楚国的章华台、豫章台,秦国的章台,齐国的琅琊台等,皆屡见于记载。由上可见,高台建筑不仅见于正规宫殿,离宫别苑亦往往有之。
周王宫殿的实例至今尚无发现。依《考工记》所述,宫殿布局前为宗庙、社稷,中为朝廷,寝宫在其后。而古文献中又称周代宫殿系依“三朝五门”之制。所谓“三朝”,为大朝、常朝、日朝,分别用以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或日常政务。“五门”为皋门、路门、应门、库门、雉门,但位置与名称,各家说法不一。
依陕西凤翔秦故雍城宫殿遗址,有沿南北轴作对称排列之五重庭院,其外周以宫墙,是最接近于上述“三朝五门”的建筑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