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日,一批来港的内地中小学生与本地莘莘学子一同开学。有就读中二、来自广东省的“高才通”人才子女昨日第一天在港上学,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内地的教育着重人才选拔及成绩等,香港的教育较有利个人成长。另一名来自深圳的中一学生向本报表示,来港升中“很开心,很激动”,感叹在内地读书的压力比香港大。有校长表示,受惠于各项人才计划,本学年取录的内地生明显较往年增加,学校亦协助他们融入香港。
在圣士提反堂中学就读中二的李问墨,是新学年的插班生,亦是“高才通”人才子女,来自广东省揭阳市。他向本报记者表示,内地教育着重人才选拔及分流、成绩及排名等,香港教育则向学生提供重新学习机会,例如允许留级。他认为在内地读书,常被成绩及考试压力困扰;而在香港,他有更多时间思考个人成长方向。他希望日后到海外升学,学习生物科,成为自然科学家。
来自“内卷的省”考试压力大
同校另一名“高才通”人才子女、就读中四的张文博,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新学期开始,他感到既激动又兴奋。不过,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他最担心是语言问题,特别是广东话,其次是英语。与此同时,他很担心自己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掌握学到的知识。
张文博认为,内地较追求学业成绩,尤其江苏省,他形容是“内卷的省”,“在内地初三的环境当中,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牀,晚上12点钟才睡觉,然后每天都在重复做大量的题去学习。”相比内地,他认为香港的教育更注重拓展学生视野和认知,而非仅仅追求学业成绩,亦可让他拓展国际视野,有利个人成长。对于未来,他期望努力备战文凭试,攻读港大或中大的内外全科医学士。
在南区余振强纪念第二中学升读中一的杨同学,也是新来港的内地生。来自深圳的她昨晨到校时直呼“很开心,很激动”。她表示,以往在深圳龙岗区的小学读书,但她认为,在内地由初中开始,学生已忙于备战高考,学习压力比香港大,“个人觉得有点喘不过气”,加上有亲戚在港生活,便决定来港升学。
学校开广东话班课后英语班
除了杨同学,余振强纪念第二中学今年亦取录逾14名从内地来港升学的学生,主要分布在中一至中四。校长李德辉向本报表示,受惠于各项人才计划,本学年取录的内地生人数明显较往年增加,校方亦开办广东话班、课后英语班、社区探索活动等,协助他们融入本港。
圣士提反堂中学校长麦伟麟表示,自从中港通关,申请入读的内地生人数不断增加,今年接获350个申请,学校录取其中25人。为帮助内地生适应香港校园生活,学校开设英语及广东话课程及共融成长课等,让他们了解香港的校园及学习文化,例如上课的规矩。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