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延绵不息,非遗民俗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2024-08-16 14:07

罗浮山下,“宝藏”文化古村——湖镇围,古建筑多达上百处,高空俯瞰恢宏壮观;胡氏子弟登科者不绝如缕,“罗浮名宗”声名远扬;大鼓、舞狮、上灯等民俗风情,别具一格……难得的是,历经千年烟云,惠州博罗县湖镇镇湖镇围仍保留着一条清晰可见的文化脉络,在岭南古村中颇为罕见。

W1a

▲湖镇围“上灯”仪式隆重,反映出胡氏后人崇宗敬祖、慎宗追远之心。林志华摄

W1b

▲今年77岁的胡叶勤已经主持了十年的上灯仪式,对整套流程十分熟悉。

W1c

▲湖镇围现存300座古建筑,如同世外桃源。

W1d

▲胡叶勤在主持“上灯”仪式。湖镇宣

W1e

▲一年一度的“上灯”仪式是全村的大事。

W1f

▲鼓声一响,好事就来。喜庆活动总能看到湖镇大鼓的身影。湖镇宣

随着岁月流转,湖镇围的建筑已悄然老去,砖石斑驳,但历史文化熠熠生辉;族谱记录着千年来的传承与变迁,先祖故事口口相传,仍为胡氏后代深刻铭记,激励着一代代胡氏后人奋进、团结。

“‘泽满罗阳金丹济世真人裔;灵钟吉水湖镇环城学士家’精准概括了湖镇围的历史文化底蕴!”日前,记者走访湖镇围,当地退休官员胡裕康说,这副挂在村裹愈宽公祠正殿上方的闪光发亮的楹联,是对家族史最好的注脚。

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湖镇围的祖先就从江西庐陵(今吉安)定居于博罗县城。

始祖是大名鼎鼎的“胡六真人”,民国版《博罗县志》有记载:胡衍,号云峰,生于后梁。他从小就好学经论,奔驰浪涯,云游四海,地理行医。宋初,他行医至博罗,并在这裹成家立业。胡衍医术精湛,自制的药“胡氏家宝丹”用于治疗疾疫特别有效,救活了不少人,“(胡衍)炼药捣三千杵,成八百丸,号胡氏家宝丹,治疾疫赖以全活者甚众。城西丹邱祠,其捣药处,石臼犹存。”

胡衍不仅是一位金丹济世的医者,更是一位功成得道的真人。记者翻阅《博罗县志》和《胡氏族谱》均有看到,胡衍“卒之日,以火解,得舍利三十六颗大如绿豆,色黄紫,藏之金盒。”

“现坐落于博罗县城的胡氏宗祠便是胡衍圆寂后,由其子、孙一、二、三世修建起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胡裕康说,胡氏族人对这裹有着特殊的情结。

直到胡氏第六代胡文俊率领家族迁入湖镇围,至此胡氏族人就在湖镇围这片土地开宗繁衍,建村设郭,耕读传家,勤学致仕。

登科者不绝如缕 

随着胡氏家族不断壮大,也涌现出许多人才。族人中举之士、学者爵位、高官厚禄者众多。记者翻阅《胡氏族谱》,发现裹面有张《湖镇历代名人记录表》,详细列出了湖镇围胡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为官者的姓名和爵职位,共有38位。

其中不乏位高者,如二世胡硙为宋代谏议大夫、七世胡政为循州判官(“判官”一职主要是辅助长官处理公事);元朝,八世胡德众为都察院都事(相当于在国家监察机关处理文书工作);明朝,九世胡忠为汶水县知县、十三世胡环为仙游县知县、十四世胡世祥为南北户部郎中等。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自宋至今,胡氏家族朝朝有官,世代昌盛,堪称“罗浮名宗”。

“胡环是我的曾曾祖父,曾任福建仙游知县,为民办了很多实事!”记者在走访中,村民胡眉侃侃而谈,“胡环在回乡后,还在后山栽满了不知春。如今的湖镇围绿树成荫,便是祖先当年亲手种下,后人也时刻铭记祖先贡献。”

胡氏之所以英才辈出,离不开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听父亲说过,湖镇围设立了书院、学校,经商人家私塾更是众多,文脉延续不断!”胡裕康说道。

事实上,早在宋代,胡氏先人在现在的湖镇中心小学建有“三峰书院”。1928年秋,湖镇围的胡祝南、胡桂章、胡焯廷、胡坦然等会同县城胡屋巷的胡兰甫筹建湖镇学校(现湖镇中心小学),开创了湖镇围举办现代学校先河,为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文/ 李海婵 黄碧萍 图/王小虎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