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闹“婴儿荒”。去年《施政报告》施展“组合拳”措施,包括推出2万元(港元,下同)新生婴儿奖励金冀起激励作用。适逢政策将“怀胎十月”,《星岛》特意盘点期内诞育婴儿总数,根据政府数据,截至上月17日香港有近2.6万宗出生登记,约2万名初生婴儿符合领取奖励金资格;政府亦已发放近4亿元奖励金。单计出生登记,较前一年同期多约7.6%,惟大部分婴儿受孕期在政策公布前,未能完全反映政策成效。另公院今年初起陆续为资助体外受精治疗(俗称试管婴儿,IVF)“加额”,但有专家指目前的40岁年龄上限,使不少怀孕意欲很强者失去机会,冀能探讨放宽年龄。有私院则认为政府可探讨修法,放宽使用IVF资格至已婚夫妇以外人士。
▲香港生育率不断下跌,最新数据显示每名妇女只生育0.75名婴儿。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数据,今年香港生育率“保持低位”,每名妇女平均只生育0.75名子女,与韩国同属“全球最低”之列。为提升港人生育意欲,特区政府去年起推出“组合拳”措施,劳福局今年初向立法会申请奖励金拨款时,估算本年度起出生人口可较2022年多两成,即每年约3.9万名婴儿诞生。政府发言人回覆指,自去年10月25日至今年7月17日,全港有25928宗出生登记,并有20617宗为合资格新生婴儿奖励金申请数字;与2022年11月至去年7月数据比较,当时全港有24107宗出生登记,升幅约7.6%。
而公院IVF资助总名额今年起提升至1200个,并逐步升至每年1800个,但医管局数据反映,夫妇经转介至接受生育评估平均要等6至10个月,至接受IVF治疗平均等约3个月,即前后约需一年;且因有40岁年龄上限,也压缩妇女受孕机会。
期内出生登记达25928宗
港大临床医学学院妇产科学系临床教授吴鸿裕指,辅助生育名额相关拨款今年4月起陆续到位,料至今年底或明年初才可看到轮候缩短。他表示,港人晚婚晚育,妇女接受IVF年龄不断推迟,“过往中位数为34岁,近两年玛丽医院患者多36岁,料很快或升至38岁”。因轮候需时,不少人更贴近“资助线临界点”,“曾有女士交转介信时已39岁,排队期间已超龄。结果我被她闹:‘迟婚且试了一年才知无法自然受孕,立即预约也做不到?’”
吴续指,按过往经验欲做IVF者人数有限,冀加额可将轮候时间减至半年内。因名额增加,有潜力为年过40岁的妇女再作评估做资助IVF,“参照英国,可做到43岁”。另他提及不孕者“付出很大努力”并成功怀孕后,易触发“补偿机制”,生二胎意欲增加。惟若在公院无剩余冻存胚胎,年过40岁便无法再做。他说:“但不孕夫妇正正最想生,是否应多作支援?”
私营医疗“IVF高龄化”更明显。生殖医学科专科医生麦思敏表示,约三分一做IVF妇女年逾40岁,惟卵子数量会随年纪增长减少,质素也会下降,“30岁至40岁女士成功率约40%,但40岁以上降至20%”。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统计数据指,接受IVF的“36岁至40岁”组别,由2019年占整体约44%,升至去年约49%;“40岁以上”更由15.9%,升至16.6%。
港人晚婚IVF“40+”达16.6%
香港IVF另一限制,在于病人需有“合法婚姻关係”。养和医院副院长暨妇女健康及产科部主管陈焕堂认为,香港法律未追上社会变化,“现今很多年轻人未必注册结婚,又想生孩子,按目前法例却不可能办到”。他称“一男一女已属最简单”,如开放同性伴侣、单身男女做IVF更具争议性,但外国已有先例,政府或可考虑放宽修例,“当然社会要有很多讨论,但世界正发生这些事情”。
相关新闻:
鼓励生育|辅助生育扣税“如有粒糖”,私院进行一次索价约13至14万元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