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早日初长,草木南风香。夏至过后,广东梅州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南源世第门前的草木愈发葱茏繁茂,池塘莲叶翩翩荷花飘香,将这座9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居衬托得更加古朴雅致。
▲南源世第夜景。
▲独特的客侨建筑。
▲修缮后的南源世第。
南源世第原为“慎轩楼”,是一座中西结合堡垒式建筑,也是客侨民居的代表之作。2017年经过翻修后,通过挖掘整理和赋能古民居主题文化,让这座客家民居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以文化+的生态链,打造集“文、农、旅、研”四位一体的文旅产业园,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带动了乡村振兴,成功探索出一条客家古民居活化利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
“慎轩楼是车陂村邹氏泰国华侨建的,几代人后外面的华侨很少回来,房屋瓦面和部分墙体也坍塌了,后来其后人找到我,希望把这座房屋翻修好利用起来。”南口乡贤、南源世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敏介绍,慎轩楼始建于1932年,开始为邹氏后人居住,后人逐渐搬离后,用作学校和粮仓等,此后闲置了几十年。2017年,蔡敏与邹氏后人协商,用“以修代租”的方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慎轩楼进行了修葺。
▲南源世第二楼。
▲家风家训展示。
▲客家书房。
如今,当你从车陂村村道走去,一眼就可以看到慎轩楼,这座客家民居一改旧时破败的样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生机出现在世人面前。绿油油的稻田,郁郁葱葱的风围树,色彩鲜明的慎轩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客家乡村图卷。
走进这座客侨建筑特色的民居,处处可见屋主人的用心之处。大门两边的绘画除了有花、鸟、仙鹤等中国传统的祥瑞图案,还有两幅火车和轮船的西洋风格绘画。屏风上雕刻的人物和花鸟,栋梁上的雕龙画凤,以及一些具有东南亚风格的壁画,再现了屋主人的见识和品位。拾梯上来,墙壁残留有“藏粮于民,藏富于民,备战备荒为人民”等标语,可见慎轩楼曾经作为粮仓使用。二楼门庭视野开阔,目之所及皆为客家乡村美景。
据了解,慎轩楼屋主是邹氏第十七世孙,早年于暹罗(今泰国)清迈耀华路三品街1-49号经商,主营日杂百货,后来经营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当地有比较大影响力的华侨。邹氏不忘祖训,将后代送回家乡。1932年,慎轩楼开始动工,12年后竣工,房屋主体建筑两层,每层厅房共36间,偏房(左右两侧)共17间,整栋慎轩楼建筑群共89间房,占地面积2601.26平方米。
慎轩楼修缮后取名为南源世第,并引进深圳四三草堂书画研究院院长、梅州创意金山文化园负责人何柏俊对整个楼群进行文化创意规划,注入客家姓氏文化、客家家风家训等文化元素,为突出客家特色还在屋门前的花园设计了独特的步道,从空中俯瞰呈现为一个大写的“客”字。
▲学生体验农耕文化。
▲学生到南源世第研学。
▲学生参观现代农业。
何柏俊告诉记者,客家人非常注重“根”的文化,讲究追根溯源,在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又形成了非常优秀的家风家教,这些内容成为客家民居生活气息和客家人精神意志的体现。因此,注入这些客家文化更能让人共情。至于为何是南源世第?客家源起“衣冠南渡”,此为南源;“世第”寓意世代相传,登科及第。南源世第致力于传承客家传统美德,发扬客家精神,希望客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文/危健峰 图/南源世第提供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