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连场外交大戏,献礼三中

发布时间:2024-07-25 14:20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涉及外交,强调对外工作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三中全会闭幕之后,中方连续上演外交大戏,包括乌克兰外长访华,巴勒斯坦14个派别首次齐聚京城签署北京宣言,中菲就仁爱礁运补达成临时协议。其中尤以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更是展现了北京外交的“有所作为”,以及在中东的影响力,也可视为献礼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去年3月的全国两会近尾声之际,断交7年的中东宿敌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中国的斡旋下于北京实现“世纪大和解”。这是中东地缘政治出现重大突破,是北京不露声色“打脸”美国,也是向全国两会的献礼工程。

中东过去长期由美国主导,但美国近年一方面拉拢传统的战略盟友以色列,另一方面发动代理人战争,从而使中东地区鸡犬不宁。北京则站在道德制高点,此次促成巴勒斯坦派别的大和解、大团结,同意组建一个各方都同意的临时政府,提升扮演“和平使者”和中东重要参与者的形象,同时也彰显践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访华,是俄乌战事以来乌克兰最高级别对华访问,引起全球关注。过去,乌克兰一直对北京颇多怨言,认为中方“偏袒”俄罗斯,甚至对华口出恶言。乌克兰担心一旦特朗普上台,将不会继续获得美国援助武器,不得不求助北京。库列巴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表态“高度赞赏中方为促进和平、维护国际秩序所发挥的积极建设性作用”,重视中方的意见。尽管此行未有实质效果,但都彰显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及斡旋角色。

与此同时,中菲就火药味浓厚的仁爱礁军舰运补问题达成临时协议。中方同意菲方在拖走“马德雷山号”之前,可进行生活物资补给,虽然双方在“事先通报”上仍有分歧,但已为南海紧张局长降温,显示中方坚定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