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使用“生化武器”:瘟疫,致使汉朝人口锐减

发布时间:2024-07-23 11:15

生化武器似乎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但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匈奴人就曾使用过它,所造成的瘟疫致使汉朝人口锐减,这场瘟疫延续了300多年。

西汉年间,汉匈发生战争。至后期时,汉军攻势猛烈,匈奴人被迫不断北迁。为了阻挡汉军继续北进,匈奴人想出了毒计。他们撤退到长城时,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脚下,对汉军说:“你们不是要战马吗?我们送来了。”这些战马其实是被匈奴投过毒的,这种毒是草原上特有的疫病。汉军将这些沾染了疫病的马匹“引入关内,遂致人染病”。

与此同时,匈奴人还用沾染病毒的牛羊尸体,放到汉军经过的道路和河流的上游,让汉军染上疫病,从而丧失战斗力。

紧接着,这种人类历史上最早见诸记载的生化武器很快发挥了巨大威力。之前毫无免疫力的汉人面对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瘟疫病毒,无处逃避,纷纷病倒。

仅由黄巾起义(184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重新统一中国为止,这80年时间里,战乱与疫病就导致了人口的惊人锐减。黄巾起义前,据东汉政府统计,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到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也只有560万人,这是何等惊心骇目的数字。

匈奴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之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个病征:一是患者身体有斑瘀(所以称为“伤”);一是因发高烧而苦寒(所以称为“寒”),死亡率非常高。东汉末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中就悲痛地说:“我的家族有二百余口人,但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就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

汉朝人所说的伤寒病究竟是什么疫病呢?我们来看这几点细节,一个是匈奴巫医的下“蛊”,这“蛊”可以污染牛羊和马却并不会让它们发病;另一个是此病基本未过长江;还有就是自西元1世纪至4世纪的前后数百年间,“伤寒”瘟疫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

根据这些细节可以推断,这个伤寒病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于主要是老鼠传播,长江阻隔了老鼠南下,因此,此病基本未过长江。由于老鼠捕杀不绝,因此其体内持续隐性感染的病毒能造成瘟疫反复发作;而匈奴巫医所下的“蛊”,则很可能是老鼠的粪便。

瘟疫疾病加上战乱兵灾,还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文化现象,那就是“魏晋风流”。我们现在看到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名士轻裘缓带着宽衣,放浪形骸穿木屐,总会认为这是逍遥高逸的表现,却不知这是吃药的缘故。

魏晋时期,人们为了医治和预防伤寒病,常会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汤药。五石散作为药酒具有发汗的功效,因此即使在冬日,服药的人也会皮肉发烧,穿得少自不用说,而且若是穿着紧身的窄衣服还会把皮肤擦伤,于是非穿宽大衣衫不可。脚上也是一样,穿鞋袜很容易磨破脚皮,因此以屐代鞋。

匈奴人使用瘟疫作为战争手段,给古代的中国带来了几百年的“生化”灾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