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赠送一对大熊猫给香港,各界盼望国宝的到来,能为香港创造文化、生态价值之余,更可以推动“熊猫经济”,为香港旅游业带来新亮点。但要将熊猫热度变成持续流量,再转化为经济效益,当中大有学问。
“熊猫经济”近年席卷全球,无论四川本土还是旅居国外的熊猫,都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除了门票收益,还有各类文创产品、旅游、酒店等相关产业增长,成为带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动力。
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五一假期有26.4万游客涌至参观,全市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旅游总收入近150亿元人民币。当地的机票和民宿也火爆起来,今年首季度,与熊猫相关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2倍。
目前,成都正围绕基地、北湖生态公园,打造涵盖文创演艺博览小镇、主题酒店等在内的旅游度假区,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体系。此外,还将以“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为活动统领,组织开展美食嘉年华、绿色新风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事实上,在中国,熊猫经济一路狂飙,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视频号、直播号、周边产品也行情暴涨。卖上千元的高仿真熊猫玩偶亦供不应求,红了生产商“熊猫工厂”,一季销售额便达600多万人民币。更有商家将熊猫吃剩的竹子作为“竹浆纸”原料等,在京东年卖100万包。
再看看熊猫旅居地,日本人气熊猫“香香”,由2017年出生到送回中国的6年间,为日本带来600多亿日圆经济效应。香香回国后,更引发日本人的中国旅游热。“熊猫IP”各种周边产品也销量惊人。
韩国出生、“全球第二高人气”熊猫“福宝”,其带动的经济规模达8兆韩元,从主题餐厅到商品,再到旅游专案,形成了庞大的熊猫产业链。它回中国前的3年间,其居住地爱宝乐园访客共达540万人,周边产品销量达270万件,为韩国旅游业带来2成增长。
自福宝今年4月回国后,韩人赴华旅游需求增幅明显,韩国旅行社乘势推出“福宝”主题旅游路线。除了经济效益,也令营运爱宝乐园,捐款成立保护基金的三星物产品牌形象大大提升。
欧美若干动物园也有类同效应。如旅居澳洲的大熊猫“网网”和“福妮”,落户首年就为南澳经济贡献了5750万澳元,年吸50万名游客。又如苏格兰皇家动物协会,亦因把两只大熊猫迎进爱丁堡动物园,令游客量和收入狂飙,转亏为盈。
不过,这条“熊猫吸金”方程式,却未有成功在港复制。虽然两对大熊猫安安和佳佳,以及盈盈和乐乐到港初期,都曾掀起热潮,分别为海洋公园带来3亿元进帐,及打破历年同期的入场纪录,但热潮一过,无以为继。
香港想收获同样经济效果,须先拆解当中的流量密码,为自己度身订制一套吸客良方。首先要考量的是调整入场费。在日本上野动物园入场费不过200至600日圆(约港币9.7元至29.2元)。反观海洋公园入场费,由于包含其他玩乐设施,收费由200多元至近500元,不利普及热潮。
其次,在打造流量上也要痛下工夫。早在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便联合推出iPanda熊猫频道,全天候直播大熊猫生活实况,将熊猫捧成“网红”。日本也从2017年起,发展出在地旅游与线上视频的双重服务模式,并设立视频网站直播熊猫生活日常,受到日本民众的狂热追捧。
在2020年7月福宝诞生后,韩国爱宝乐园YouTube帐号在悉心经营下,观看量也从2019年约1亿次,大幅提升至当前约5.3亿次,订阅人数达132万。这些经验告知,在新媒体时代,业界要善用科技,多用直播、短视频、数码产品等,创新推广方法,提高传播效力。
要吸引各地熊猫粉丝到来,香港还须突出本地大熊猫的特色,与自身特色文化结合,并与餐饮、酒店等联动,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大熊猫IP产业链,同时结合其他本地文化旅游或盛事活动,带动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本地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香港要把握机遇,由政府和业界联手开发“熊猫经济”,将熊猫热度和流量转变成为经济效益。因应全球旅游模式转变,香港须以创新思维,开拓多元旅游模式,向生态及特色旅游方向发展,包括加快海洋公园转型、开放沙头角、发展南大屿及南丫岛、善用文化古蹟等,将旅游业推上新的高度。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