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货车违规载客,8人窒息遭冻成冰尸,凄凉秘辛曝

发布时间:2024-06-19 14:33添加时间:2024-06-19 13:58

澎湃新闻19日报导,据“6.15”事件联合调查组通报,6月15日晚上10时许,河南平顶山叶县一辆车牌号豫DJ103F的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违规载人,行驶至叶县洪庄杨镇境内兰南高速平顶山站出站口西500米加油站时,司机发现与干冰同挤在冷藏车厢的8名中年打工妇人窒息昏迷,迅即拨打120紧急抢救。经抢救至16日3时8人均不幸遇难。货车司机和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已经展开,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冷冻货车违规载客

▲河南大龄女农民工挤冷藏车打零工窒息8死背后凄凉。 图为肇事冷藏车食品店已设封锁线,有警车监控。 (澎湃新闻)

当晚坐在这辆冷藏车驾驶舱的村民张梅(以下均为化名),是最早发现出事的人之一。她在牛肉厂打零工,以前也坐过冷藏车下班,但因晕车从未坐过车厢。她称,15日晚这次下班,由于车里货多,另一村民和她一起坐在驾驶舱,车上除司机外,一共有10名女工。

她记得,那晚打开车门发现车厢8个人都晕倒了,她连忙先放了两三个人到地面,后来在闻讯赶来的周边村民协助下,又把剩下的人都移到了地上。

经当地村民和家属证实,事发当天,遇难的8人都是一家牛肉厂的临时女工,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加油站是她们每日通勤的集散地,有车在这里统一接送她们前往距离加油站约12公里的厂区。

端午前后,叶县周边麦子刚刚收割完,田地里留下黄色麦茬。附近村庄村民生计以种地为主,按时节安排工作。农闲时,隔三岔五,有的女工便乘闲暇到周边工厂打零工挣钱。

遇难者家属和牛肉厂其他女工表示,这并非女工第一次乘坐冷藏车。不同的是,这次冷藏车的车厢中堆满了货品。

8个在事故中去世的人和张梅一样,是在平顶山市高新区一家名为“昊锐肉食品店”的牛肉厂干活的临时工,都是加油站附近村庄村民。张梅说,厂里女工并不是一直都坐冷藏车上下班的,只是偶尔乘坐。

去年6月,曹李村村民吴霞曾在这家牛肉厂里工作过一天。她也记得,那时候并不是冷藏车接送工人。她说,去年同村一个女工家有7座面包车,便接上村里六七个人一道,直接前往牛肉厂,下班再拉回村,厂里会给这个开车的女工车费。但她听说,2024年春节前后,开车的女工不干了,便没有车往返村里接送。

后来,兰南高速平顶山站出口处的加油站成为了周边女工们上下班的交通集散点,女工早上从这里出发,晚上又返回。加油站是周边村子的中点地标。距离洪庄杨镇下辖的洪东村、曹李村、白庄村步行距离都在3公里内,距离最近的曹李村只有约1.3公里。

周边村民、家属等核实,洪庄杨镇、洪东村、曹李村、白庄村都有村民在此次冷藏车事故中遇难。

和吴霞同村的王艳在这次事故中遇难。她们住得近,年龄差不多,都50岁上下,因此相熟,端午节还曾一起买菜。有时吴霞会托王艳从厂里买一些牛肉,优惠价一斤四五十元(人民币,下同)。

王艳也曾介绍吴霞去“昊锐肉食品店”牛肉厂里干过一天活。吴霞说,牛肉厂里的活并不轻松,厂房是平房,用玻璃隔出负责不同流水工序的房间,工序包括切牛肉、杀菌、煮牛肉、包装牛肉等。她去的那天大约有十几个人干活,经常去的女工对各个工序都很熟练。她负责切牛肉,一天约11个小时下来,握刀的手酸疼。

在曹李村,留在村里村民多是四五十岁中年人和老人,以种地为生。6月,当地农民刚刚收完小麦,田地里尽是黄色麦茬。麦收后,手脚快的农户已种下了花生。吴霞最后一次见到王艳是在事发前两天傍晚,吃过晚饭,散步转到王艳家地里,看她还在那浇花生地。

今年河南少雨干旱,6月种下的花生已经浇了两道水。吴霞和王艳站着说了会儿话。王艳没有休息几天,很快接着到牛肉厂里干了一天活,然后坐上了“死亡”冷藏车。

事发遇难女工务工的“昊锐肉食品店”牛肉厂位于平顶山市高新区。距离女工上下车加油站约12公里,沿着S242省道驱车约十几分钟便可到达。

事发当晚在现场参与急救的李广一说,出事车厢和厂房一样堆满白色泡沫箱,箱口用胶带封起来。幸存者张梅在现场告诉他,死者八人是在车厢里晕倒,车厢里的泡沫箱子中存有货物和干冰。

“一箱里面有两块干冰,每一块重一斤。”李广一说,“干冰外面什么都没有(包)装,直接放在泡沫箱子拿泡沫盖子盖着。”

事发后,多地应急管理局提醒,冷藏车是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冷藏车打冷时车厢绝对不能待人,因为冷藏车是低温、密闭空间,很容易缺氧、体温过低。

村民认为,事发当日车厢内存放大量干冰,或因存放不当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人窒息死亡。该说法暂未得到官方证实。

“昊锐肉食品店”牛肉厂在当地没有什么名气,也并非规模较大的企业。王艳是这家工厂熟手。吴霞说,曹李村这次遇难三人里,王艳和另一女工隔三岔五趁着农闲,已在这个厂干了好几年。

她觉得,王艳能吃苦。牛肉厂活辛苦,工资也不高。早上7点去晚上6点下班,一天100元,如果加班超过一小时再另加20元。按天计算,每月发放。

相比留在村里找活干,吴霞更喜欢去外地打工。她在江浙的食品厂、医疗厂待过。每年春节后,吴霞就出发去江苏、浙江的厂里干活,端午前后又回家收麦子,待上几个月,种种花生,等到10月种下新麦子,吴霞便又往外跑,四处打工。她说“钱多,包吃包住,一天下来200多块。”

但吴霞理解,找周边厂子打零工是一些人不得已的选择。她说,王艳家唯一儿子二十多岁,有智障,不会做饭,照顾不了自己。另一位同村在此次事故中去世的女工家丈夫也患有疾病,孩子才13岁。家住洪庄杨镇上另一位遇难女工亲属说,她成年的女儿和丈夫都在外打工,她本人则留守老家照看未成年儿子。

但这至少比帮农户种地赚钱,也是女工愿意进牛肉厂原因。“地里一天就六七十块钱。”吴霞深知中年女性在当地找工作不容易,“上这岁数了,谁要?”

来源:中时新闻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