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唐家湾镇淇澳村,一项跨越两个世纪的民俗盛事——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依然熠熠生辉。自清道光年间萌发,至同治三年成形,它不仅是悠悠历史的回响,更是淇澳村民世代相传,对和平安宁与健康福祉的深切祈望。
有别于普遍认知中的龙舟竞渡,淇澳村以五日连续的庆典,自农历五月初一起至初五,缓缓铺陈出一场与众不同的端午礼赞:村民们通过祭祀、邻里走访、欢庆活动与巡游仪式,携手编织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民俗风情长卷。2013年6月,淇澳端午祈福巡游入选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6月,又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认定不仅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也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淇澳祈福巡游有自己的一整套仪式。汤晓红摄
▲珠海淇澳岛。珠海高新文化网供图
▲巡游队伍抬着装有平安茶的小龙舟(资料图)。丘旺兵摄
与抗英胜利“相伴而生”
淇澳端午祈福巡游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情感,还铭记着一段英勇抗争的光辉篇章。1833年前后,淇澳岛村民与入侵金星门靠泊囤烟、野蛮登岛的外国(主要是英国)鸦片商贩的抗争事件不断发生。
据相关史料记载,1833年10月13日中午,“有夷人入村争买什物,恃蛮捉去郭明秋,放枪致伤黄亚仰,抢去黄牛四只”,被村民苏上品等人发现,遂将偷牛之人捉获带回村内。下午,50多名夷人拥至村内寻衅滋事,被村民群起逐走,其中一名在扑战殴打过程中被戳伤殒命,同时也有村民被夷人放枪打伤和捉拿上船。此后,夷人公然叫嚣“此村不肯顺从,应即覆其巢穴”。在“海斯夫人”号英船船长赫克托指挥下,英人纠集所有人员、武器驳艇直扑淇澳村,施放枪炮,打烂房屋门扇。淇澳村民早有防备,趁敌船抵近之时,村民众炮齐发,誓死奋战,打得夷人“驶回各船”。
鸦片商贩不得不举白旗上岸谈判,以求私和,并作出赔偿。后来,淇澳村民用赔款补助受伤村民,修复毁坏宗祠、民房,并修筑了现在仍在使用的白石街。
抗英胜利后,从翌年开始,淇澳村民以引用岭南民间洗菩萨的民俗活动来纪念抗英胜利,到1863年,除筹办抗英胜利30周年纪念日外,还筹办第一届端午民间祈福巡游。这年的端午清晨,祖庙前人声鼎沸,村民们举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各式旗帜向天祭拜后,抬着菩萨,擂响狮鼓,沿街祈福巡游,所到之处,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文/钱瑜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