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14:08:50

诗书传家,兴教育人

发布时间:2024-05-31 10:22

蔡屋围蔡氏之家道兴盛与由商转儒,是一个历经其前三代先祖持续努力的渐进过程。早在第二代,蔡氏先祖便在族内创建书屋,为本族及乡邻子弟提供就读之所。

W2a

▲蔡氏家族科甲联第,代出儒贤。多祝镇供图

W2b

▲“蔡氏总祠”馥友公纪念堂。多祝镇供图

作为蔡氏族史第一间书屋,“养中书室”便是由其第二代先祖蔡辉芝于清朝雍正年间创建。根据族老世代相传之说,“养中”意为“保养心中之精气”,取《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句意,寄寓了蔡氏先人对后辈读其书而养其气的深切期望。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蔡辉芝儿子蔡步蟾考取拔贡,之后任府学教授,领教谕衔,敕授文林郎。获取功名后的蔡步蟾不忘致力儒学,兴教乡闾。他将养中书室扩建完善,一连五间,又礼聘名师教育子弟。受蔡步蟾的影响,其两个儿子蔡德新和蔡维新勤奋好学,先后成为贡生,均致力儒学,从事儒学训导、教谕、教授等职务。嘉庆年间,兄弟俩继承父志,建“育德山房”书屋于多祝阿姨岭右侧,还修建了寓意“魁星点斗直步青云”的“魁星楼”,参建了供奉主宰文运神袛的“文昌阁”,将蔡氏及多祝地区的崇文重教之风推上一个新高度。

道光年间,蔡维新之子蔡应林,又于多祝吴家祠左侧建“拜竹山房”书屋,且聘请师儒传道授业,让族中及乡邻子弟专心攻读。诗书传家,文教家风世代传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道光年间中期,以蔡屋围为中心,加之周边的多祝候龙山、阿妈岭、阿姨岭山麓,书室林立,亭台楼阁,翠竹掩映,诗书唱和,人文荟萃。

山房书室的熏陶和濡养,使蔡氏家族科甲联第,代出儒贤。一人进士及第,举人、贡生十多名,监生、庠生等数十名,多人荣进仕途。代表功名的旗杆碑于蔡氏祖祠外一字排列,气派尽显,家声显赫。时至今日,依然能从蔡屋围一座座“大夫第”“通奉第”和“政奉第”中,找到丝丝痕迹。

如今,虽然许多建筑因年代久远,不复存在,但崇文重教的传统仍然以其它形式流传下来。尽管,不同时代要学习的“经纶”不尽相同,但通过重文兴教、重教育人来培养后辈的方式,是蔡氏乃至所有家族,历久常青,人才辈出的秘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