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 星期一 12:10:24

城墙寄托民众乡愁记忆,何时能成惠州城市名片

发布时间:2024-05-24 11:26

元末明初,各地出现中国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城池建造运动,亦是史上用砖石筑造城池的最大一次筑城运动,该运动持续时间一直到清代的康、雍、干时期。

东坡亭粮仓旧址石碑附近随意放置的城砖,已与草丛“合体”。

▲东坡亭粮仓旧址石碑附近随意放置的城砖,已与草丛“合体”。

如今泛指的中国明清城墙,为始建或成熟于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并保存至今的城市城墙遗产,在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城墙数量不菲。据有关学者统计,明代筑有城墙的城市有1403个,如果将附郭的县(148个)记为已筑城城市,明代城市的筑城率已经高达98.7%,然而保存至今的城墙不足百分之一。

中国国家文物局从2006年开始启动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多番努力下,形成目前十省十四市的“8+6”模式,即8座已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城市城墙和6座申请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城市城墙共同申遗的局面。

近年来,惠州市政府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开展古村落活动,建设修缮府城遗址,但对城墙的关注和保护尚缺。岁月留痕,城墙变迁,惠州明城墙依旧寄托着惠州民众心中的乡愁与记忆,城墙还可反映出中国以“城”安国、安家的民族情怀,以及以“墙”强国、强军的建筑意义。如有关部门加强保护、传承或利用,将目前一段短短的明城墙打造成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进的“民”城墙,让更多人了解并珍视惠州明城墙剩余的残骸,让鹅城具有苏迹亦有城迹,成为惠州重要的城市名片,更能为千年鹅城留下一份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