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中国远洋船舶工业领先美国

2024-05-17 15:17

美媒《福布斯》5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海军技术:环境的梦想与安全的噩梦。文章报道如下:

4月22日,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建造的全球最大电动集装箱船完成首航。仅此一艘船,在几次航行中就能节省数千吨碳排放,这一成就受到全球关注气候问题专家的赞赏。国际航运的碳排放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而且呈上升趋势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如果想要一个绿色的未来,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美国发现已无法在造船工业上与中国竞争国的这一突破将成为美国的烦恼。

笔者认为,中远海运创造性的成果“绿水01”号是造船工业奇迹。它不仅完全依靠电力驱动,而且在同类船舶中创下长度、宽度、集装箱容量等多项纪录。这证明中国造船工业的飞速发展,其占全球总产能的46%以上。相比之下,美国造船业仅占全球总量的0.2%。在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和国防需求举步维艰,难以跟上全球向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美国必须迅速提升其竞争力。如果这些趋势继续下去,中国将迅速垄断海上贸易和绿色造船技术领域。

“绿水01”号相对有限的航程可能保持现有的跨洋航运格局不变,但许多沿海地区将乐于使用“绿水01”号,譬如地中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波斯湾和南海都是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在其之间穿梭并不需要广泛的航程船舶。“绿水01”号的短航程对中国在地缘政治影响也有推动作用。它的短航程和频繁的维护的需求,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一系列港口,即“珍珠链”的存在提供合理的理由。这将使中国能够有力解决其“马六甲困境”——即中国的航运容易在马六甲海峡被切断的脆弱性。  

“绿水01”号建成,是中国在全球造船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新标志。如果这种主导地位未受到挑战,美国海军优势将成为历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白宫有两大战略选择:要么创造出技术上更优越的产品,要么大幅扩展美国的造船能力。这两种选择最终对美国有利,但各有其风险。

在短期内,美国难以创造出比“绿水01”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替代品。中远海运的这艘船将电池装在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中,当电量耗尽时更换新电池。既消除电池寿命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长期以来限制电动航运的技术难题,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现有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

主导美国市场的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尚未探索使用电池,他们依赖绿色甲醇等替代燃料,但几年后将面临排放税。最大的美国航运公司马特森宣布计划升级部分船舶实现节能增效。然而,这些技术落后于中国。简而言之,在电动航运技术领域,美国比中国落后好几年。

的确,作为国有企业的中远海运享有丰厚的政府补贴,这使其以更快的速度实施新技术。美国既无力也不尝试通过工业政策直接与中远海运竞争。美国能源部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需要进行更大的投资和支持,以激励研发,并帮助美国企业在面对中国的政府补贴政策时不落下风。

即使美国完全改革其航运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美国仍面临超越中国的重大障碍。其中一些障碍,如绿色技术差距,主要不受美国政府控制。还有就是“琼斯法案”,现在看来法案的事实对于美国来说是作茧自缚。琼斯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施,内容是所有在美国境内港口之间航行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注册、由美国公民或常住居民拥有和运营。或者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所控制;船员必须是美国公民。希望以此促进美国航运业的发展。但是琼斯法案导致了航运和造船价格上涨,贸易转向陆路或海外。

截至2022年,中国有1794艘大型远洋船在建,日本为587艘,而美国仅有5艘。美国货船的高成本限制买家的购买欲。由于琼斯法案,美国造船业停滞在20世纪初期,但随着先进的中国船舶进入国际市场,现在是美国开始变革的时候了。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