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轰炸日军上海军械库及黄浦江日舰开始,数十位江门五邑籍飞行员在祖国蓝天与日寇浴血奋战。据不少军史研究者考据,在对战日本王牌联队以及王牌飞行员时,均闪现着五邑子弟的身影;此外五邑子弟也参加了抗战初期传奇的对日“纸片轰炸”行动。
▲位于江门恩平的冯如雕像。恩平宣供图
已故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曾介绍,有材料说,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34人共击落日机63架,其中仅台山籍飞行员黄新瑞、陈瑞钿、黄泮扬、马庭槐、苏英祥、朱均球、马国廉、伍国培、余平想等9人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创造了辉煌战绩,涌现了陈瑞钿、黄新瑞、马俭进等“空中飞将”“虎将”。但由于战机数量比例悬殊、加上战机性能落后,不少五邑子弟血洒长空。黄毓全成为中国空军抗御外侮捐躯第一人;黄新瑞以老旧战机迎战日军新锐“零”式战机,最终头部受创伤重不治;吴汝鎏座机被击中油箱,坠毁爆炸……当时一份海外华文报纸,向海外报道张益民等五邑航空英烈事迹:“张益民君,开平人,乃自费留美航空毕业生。1934年同本校一届毕业生黄子沾、张锡庭、谭国材、林联清等,一齐归国……后奉令移防另线,途次遇我机三架被敌机数十架追击,张君遂迎头与倭机战,击伤敌机数架。敌怒,并舍追我三机,将张君之机包围,卒因众寡悬殊,当时殉国。”
中国空军战力衰竭之时,身处海外的一群五邑青年回国筑起空中长城。1941年,陈纳德将军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改为第14航空队,又称飞虎队)。旅美华侨踊跃参军。据数据显示,成立于1943年的飞虎队地勤队和987通讯连,有1600余人,其中95%是华裔,大部分是江门五邑籍青年,尤其以祖籍台山的华侨居多。飞虎队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保住了重庆、成都、昆明等地的制空权,维持了人类战争史上条件最艰苦的空中运输生命线“驼峰航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其中,五邑华侨厥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