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3:26:12

中国航空事业初创时期,五邑华侨深度参与

发布时间:2024-05-17 13:50

记者梳理江门籍英烈的背景时发现,他们的学习经历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国外接受飞行员培训、一类是在民国初年的广东航空学校接受教育。而这两种经历,都与五邑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冯如研发飞机开始,旅外五邑华侨对祖国航空事业发展给予极大支持。根据《民国时期的华侨航空学校》一文记载,1915年,受孙中山委托,旅美江门台山华侨黄伯耀创办了美洲飞行学校。由此拉开了旅外五邑华侨办航校的序幕。同年,台山华侨伍平一在菲律宾创办航空学校;1924年,旅美台山华侨黄毓沛在芝加哥创办三民飞行学校;1931年10月,旅台山华侨梅志新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创办了波特兰美洲航空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华侨飞行员。这些飞行员随后大都回国、成为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骨干,其中就有此次公布信息的苏英祥、雷国来、林觉天、黄新瑞、黄元波、陈锡庭等江门籍英烈。

W2

▲华侨为国捐款购买战机的“航空救国”捐款收据。陈卓栋摄

1924年,为培养中国革命空军骨干力量,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史学界称为“广东航空学校”)。《民国时期的华侨航空学校》一文记载,广东航空学校无论在初创期还是步入正轨后,都得到了包括五邑华侨在内的华侨群体支持。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8位校长中,就有黄光锐、周宝衡、胡汉贤等五邑籍归侨。此外还有众多五邑华侨在广东航空学校担任各种教务及管理职务。朱钧球、黄成章、黄瑞稳、吴伯钧等江门籍英烈就是在这家航校接受培训。

记者还发现,除了创办航校外,五邑华侨还从管理架构、工业基础等方面深度参与了初创的中国航空事业。据史料记载,1918年初,孙中山在大元帅府下设立航空处,首任处长是江门鹤山籍美国归侨李一谔。1919年6月,航空队成立,队长是台山籍华侨陈应权,队员有台山籍华侨蔡司度、李少毅。这是中国早期空军的雏形;已故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曾介绍,台山华侨梅龙安和开平华侨周宝衡、林福如在韶关开办飞机制造厂。该厂成为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飞机制造厂,其生产的霍克三式飞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抗战期间,五邑华侨也慷慨解囊为国捐款购置战机。据统计,抗战期间美国华侨仅购买飞机的捐款就达200万美元,所购飞机在60架以上,其中半数以上为五邑籍华侨所捐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