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电骗案涉款7.64亿,内地学生中伏激增

发布时间:2024-05-13 09:11

警方近年推出各种应用程序,打击电话骗案,但骗徒的行骗手法不断蜕变,令骗案依然猖獗。今年首季,警方录得474宗电话骗案,其中涉及假冒官员电话骗案的数量虽然只占总数的三成半左右,但其损失金额却占了整个电话骗案总损失的九成七,损失金额高达7.64亿港元。针对内地来港学生的假冒官员电话骗案近期有上升趋势,警方提醒内地来港学生特别要加强警觉,避免成为骗徒的目标。 

今年首季电骗案涉款7.64亿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情报及骗案应变小组高级督察林沛恒。徐裕民摄

商业罪案调查科反诈骗协调中心情报及骗案应变小组高级督察林沛恒指出,上个月假冒官员电话骗案的数量翻倍,达致74宗,其中23名受害者是来自内地的学生,较今年第一季每月平均的13名内地学生为高。

今年首季接获的最大宗电话假冒官员骗案,是一名70岁女子于2022年3月起接获假冒官员来电,以证明没有参与洗黑钱案,事主于2022至2023年期间分多次向骗徒转账共二亿六千五百万港元作保证金,最终受害人未能取回该笔款项,今年1月报案。经调查后,警方成功拦截骗款约157万港元,2月拘捕3名32岁至40岁女子,涉嫌以欺诈手段获得财产(诈骗)及处理已知道或相信为代表从可公诉罪行的得益的财产,三人现已获保释侯查。

电话骗案的主要犯案手法

手法一:“假冒官员”电话骗案

骗徒冒充公职人员(例如卫生署、物流公司、电讯公司或其他公私营机构职员),向受害人声称其在境外犯法。为增加可信度,骗徒甚至可能伪造通缉令或冻结资产令等文件。接着,另一名同党假扮内地执法人员,联络受害人讹称其提供银行账户号码和密码等资料,以进行背景和资产审查。其间,受害人可能会被要求将使用中的电话卡插入由骗徒提供的新手机,或直接点击连结下载恶意木马程序,以便骗徒能够截取银行发送的一次性密码。因此,骗徒能够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其银行账户中的存款。

手法二:“猜猜我是谁”电话骗案

骗徒致电受害人,要求猜出来电者的身份,受害人一旦作出回应,骗徒便冒充受害人的亲友或同事,并以不同借口诈骗金钱,如被拘捕需要保释金、有紧急金钱需要等。骗徒会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转账或将现金带到指定地方进行交付,或亲身到访受害人家中取走现金。这类骗案的受害人大部分是长者。

近期新兴的骗案手法,是受害人会收到自称网购或短视频平台客服的骗徒来电,讹称受害人已开通VIP会员收费服务。如需取消有关服务,受害人需缴交手续费,并声称受害人户口会被冻结,指示受害人把户口存款转账至指定户口,令受害人损失金钱。

为了增加对假冒官员电话诈骗的警觉性,警方自上年5月起推出“骗案预警”计划,与20间主要银行合作。 透过与银行的密切合作,该计划成功联系了4,671名潜在骗案受害人,阻止了1,030宗正在进行的骗案,成功阻截了超过3,600万港元的骗款。

自去年8月底警方还与十多间大学合作,举办讲座宣传防骗知识,并为在港内地学生制作了“反诈骗学习套件”和“防骗知识小问卷”,协助他们了解不同骗案的手法。同时,与不同大学和团体合作,开设了多个社交媒体群组,让内地学生及家长加入,提供防骗知识和支援。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