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战略决策失误一溃千里

2024-05-06 11:13

公元1631年,李自成在米脂县率领饥民起义,一路攻城掠地,无往不利,后跻身起义军闯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指挥大军,横扫大半个中原,攻陷大明王朝京师,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覆灭。公元1644年,李自成却在山海关战役中惨败,入主紫禁城做了42天皇帝,匆忙撤往西安,次年5月战死于九宫山。

世人自然疑问,曾经率领农民军纵横沙场十六年的李自成,在入主北京城后为何会一败再败,落得个兵败身亡的凄惨下场?

最要命的是李自成制定了错误的战略决策。

首先,就是李自成没有意识到清军的威胁,始终是将明朝官军作为对手,而不是关外的清军,这就导致李自成对于清军没有足够的军事瞭解和防备。

甚至可以说,李自成逼死崇祯帝,反而是给清军入关提供了政治藉口。因为之前清军的女真部落属于明朝的父属。而李自成率军逼死了崇祯帝,就让清军有了替父报仇的藉口。清军用君父之仇模糊了民族大义,用追击流寇模糊了入侵。

同时,当时李自成本意在山西和长城布置重兵,防卫清军,后又想一举拿下明朝的南方政权,便轻易放弃,导致清军一举南下,对大顺、明朝南方政权和大西政权形成力压态势。

可以说,李自成间接上成为了帮助清军开疆拓土的大功臣,可见李自成麾下所谓的军政集团是多么地幼稚不堪。

同时,自从山海关战役大败后,李自成所部农民军的流寇本性也逐渐显现,加上对于清军的恐惧,导致了他的死亡和大顺政权的覆灭。

但是,山海关战役后的农民军,依然有不可小觑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就应该集中所有的优势力量对围追堵截的清军进行拼死决战,重创清军,让其停止追击,农民军才有休养生息的可能。

假以时日,农民军厉兵秣马,整训完毕后,再度出山,甚至可以联合南明政权斩杀清军,未尝不会成功。当时,有两个适合李自成率部和清军进行决战的战场,一个是关中,一个是襄阳,而关中的战略位置更具优势。

但是,绝不是李自成后来率部南下的江西和湖北、湖南。因为江西和湖北、湖南有两个重大问题,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无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李自成依据关中地区优势,用战略纵深对清军展开对峙,起码能拖住清军攻势,就像当年蒙军兵围钓鱼城一样。但是,李自成内心却是惧怕清军,想著就是一路逃跑,却加速了自己和大顺军的灭亡,一年不到就兵败身亡,可以说后期的李自成不是一位称职的指挥官。

其实,这种原因就是农民军遭到具有机动野战优势的清军追击,又缺乏正规的组织力和地理优势,无法展开像样的反击,导致其是兵败如山倒。

当然,李自成的失败,也并非全是大顺军的失败。自从李自成被杀后,大顺军余部一直坚持打到了康熙三年,也就是足足打了19年,和南明那帮只会争权夺利的文臣武将相对比,也算是悲壮。

总体来说,就是李自成对于战略形势的错误预判,导致其走向了灭亡,也导致大顺军最终全军覆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