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风暴雨中,一艘木船在海浪中飘荡。船上的人们为了躲避战火和逼害,赌上性命跨越地中海,只为寻找安身之所。同样在惊涛骇浪中前进的,还有无国界医生的搜救船,香港助产士苏衍霈紧握望远镜,生怕错过任何飘零的生命。终于,团队接到信号,她立刻投入救援工作,为妇孺提供医疗护理,抚慰她们内心的创伤,“每条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踏出一步,可为彼此的命运带来一点改变。”
▲苏衍霈希望以香港医护身份接触世界。
苏衍霈自大学时期关注与性别相关的议题,毕业后在公立医院任职,并成为助产士。后来她毅然投身无国界医生,希望以香港医护人员的身份去接触和了解世界,通过与不同地区的人士合作,让他们看到香港医护的专业水平和质素。
去年6月,苏衍霈成为首位登上地中海搜救船“Geo Barents”的香港医护,其中一项工作需要筛查那些曾遭受暴力和性暴力者,为她们开具医疗证明书。一对母女引起她的注意,母亲花地玛只是15、16岁的少女,手腕布满自残的伤痕,彷佛刻划了她黯淡的过去。
港医护首登地中海搜救船
花地玛出生在尼日利亚,幼时目睹双亲被武装分子残忍杀害,自己则沦为性奴隶,辗转被卖到利比亚的妓寨当性工作者,不幸感染艾滋病并怀孕;女儿2岁时,她得知妓寨计划对女儿施行割礼,决心携女儿踏上逃亡之路。
▲苏衍霈为妇孺提供医疗护理,抚慰她们内心的创伤。 受访者提供
“她还是一名青少年,若放弃女儿的抚养权,未来人生会容易很多,但她坚持与女儿共存亡,因女儿是她在世上最亲密的人。”苏衍霈说,这种母爱使她动容。女孩被取名为“Peace(平安)”,花地玛期盼女儿晚上能有安稳的睡眠,苏衍霈坦言,许多难民向她诉说,每逢夜幕降临,总要紧握刀刃入眠,因四周始终笼罩各种威胁。
在船上,苏衍霈结识了西非女同志阿巴卡和卡萨,其中一人自小遭爷爷性侵犯,另一人已有子嗣,因无法忍受丈夫的虐待而逃跑。两人在利比亚相识相爱,希望逃走到更包容同性恋的欧洲国家。苏特意送给她们一根红线以示祝福。
刻骨铭心的故事,在诊间赤裸展现。苏衍霈认为,要从根源 手,教育男子不要侵害他人,“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性观念。”她将自己包装为“Mama Hin”,向船上未成年男性讲解安全性行为、性病等知识,不少男孩出于信任,吐露自己曾被性侵犯的经历,例如被绑架作性交易,也有人在集中营遭酷刑折磨。那些未曾被凝视的伤痛教人鼻酸,苏衍霈沉重地说,“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数据,每个数字都代表一条宝贵的生命,背后有令人心碎的故事。”
▲苏衍霈拥抱下船者,为她们送上祝福。 受访者提供
▲无数人赌上性命跨越地中海,只为寻找安身之所。 受访者提供
亲睹孟加拉国女性受性暴伤害
近年她也随无国界医生到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难民营工作,山丘上的临时居所仅由竹枝和布料搭建而成,难抵恶劣天气和火灾。当地女性被视为家庭附属品,受性暴力伤害,不少人遭强奸而怀孕,在恶劣环境下分娩,医疗支持尤为重要。作为医院性与生殖健康部门的主管,除了产房和妇科的支持工作,苏衍霈也肩负推广性教育和生育规划的重任,鼓励女性到医院生育及接受检查。
无情的是,女性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力。苏衍霈深有感触地说,“即使妇女因大量出血而生命垂危,或需要转移到大型医院剖腹,一旦丈夫不予同意,我们无法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突发情况下,团队必须逐家逐户寻找及说服家属,对方也有权拒绝,婴儿或在此期间已胎死腹中。她明白存在文化差异,只能感慨,“如能早些给予适当医疗措施,会更为合情合理。”
“我在孟加拉国工作9个月,常有感愤怒的瞬间。”她谈到,有日一位女士被母亲抬进医院,头皮被扯出血、身上满布伤痕,虽然所有生命体征指标正常,却对外界毫无反应,只紧闭双眼,“后来知道她遭受丈夫长时间的性暴力凌虐,精神状态崩溃了。”
又如有产妇出现“肩难产”,她在有限的资源下竭尽全力抢救,随生产时间拖长,婴儿的头部也逐渐发胀变黑,终宣告死亡,“我为救人而来,但最终却目睹许多生命消逝,难免会怀疑自己,感到挫败。”
她很清楚,单是哀悼没用,“正因为会发生这些悲惨事,才更需要我们去改善现状。”她将每次遗憾视为课堂,思考如何避免悲剧再生,并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在她即将离开时,当地助产士已能自行应对棘手的病例。此外,她和团队积极外展接触和教育难民,使前往医院生产和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翻倍。一年过去,她当初制订的各项计划仍持续运行。
▲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安置了逾百万名罗兴亚人。 无国界医生提供
▲苏衍霈(右)与难民营的医护团队合影。 受访者提供
积极教育难民 产检人数翻倍
“有人说我很伟大,但我认为每人都是一颗螺丝,同样推动世界运转。”苏衍霈坚定地说,每人都能为改善社会和世界贡献一分力,共同关注妇女平等和难民等议题,让世界变得更公平。言谈间,她透露为了持续参与救援,返港也不会休息,做多份兼职维持生计,但她甘之如饴,“为了实现梦想。”
付出有否获得回报?她望向窗外平静的海面缓缓地说,“就像《小王子》内狐狸所说,我也得到一片金黄色的麦田。我很喜欢大自然、蓝天和海水,被满天流星和海豚包围的感觉,感受人与人接触之间的感动,触摸到皮肤的温热、听到婴儿心跳的振奋和喜悦,都是我的收获。”
人间的苦难太多,快乐太少,她知道自己只是隐含的剪影,难扭转他人宿命,但至少在劫难中,为那些轻拥共同理想的人,留下了一丝温暖。
▲苏衍霈去年6月登上地中海搜救船 “Geo Barents”。 受访者提供
获家人尊重选择 坚定走上救援之路
离开熟悉的环境适应新地方,苏衍霈面对各种压力,有不同的方式纾缓心情。她庆幸得到家人的理解,才能坚定地走上人道救援的路。
苏衍霈说,前往救援的地方一般网络不太稳定,因此会提前下载歌曲、影片和综艺节目供消闲娱乐,每当思乡时会聆听广东歌、观看本地男子组合ERROR的综艺影片,也会看看家中毛孩的影片、阅读家人的信件,并欣赏男朋友为她画的作品。此外,做运动也是她发泄压力的好方法。
她提到,家人虽然担心其安全,但亦尊重她的选择。事实上,多年前她已开始为这份工作做准备,包括学习知识、累积工作经验,以及规划财务等。她相信自己的专业,知道要面对的风险,从而克服未知的恐惧,勇敢走上救援路。
移民政策阻救难民 安置短期难彻底解决
无国界医生等人道救援组织,多年来以拯救生命为首要目标,为地中海获救的难民和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提供援助。然而,背后问题与各地移民政策息息相关,短期内难彻底解决,类似的悲剧恐反复上演。
▲苏衍霈与团队搜救海上难民。 无国界医生提供
无国界医生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指,欧盟多国对移民采取阻吓措施,包括在国境在线筑起长达2000公里的栅栏,上面有刀片和尖铁丝,也资助利比亚海岸卫队拦截海上移民船只。
苏衍霈说,在搜救过程中,也曾遇到海岸卫队对搜救艇和移民船开枪。她提到,各国政府希望缩短救援船队在搜救区域的时间,例如意大利规定救起一艘船后,必须立即驶往指定港口,不可继续在海上营救其他遇险船只。据知,去年有组织不顾禁令,因连续进行2次救援行动后遭扣押船只和罚款1万欧罗。
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方面,自2017年缅甸若开邦再爆发武装冲突以来,已有近百万名罗兴亚人逃难至此。在拥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加上无法合法工作等,难民营养不良等情况越趋严峻。
去年6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再度减少罗兴亚人的食物津贴到每月8美元 (约62港元),令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难民营本该是暂时性的安置方式,但至今已持续近7年,让无数难民感到绝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