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隋代开创科举考试,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的内容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儒家典籍。
艺考则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艺术系举行的综合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
科考与艺考似乎怎么也搭不上边。但是,事情总有例外,近一千年前的北宋末期,宋徽宗就首创了“艺考”及“国家美术院”。
北宋的绘画艺术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高峰。当时的书画界,名家荟萃,高手如云。这与宋徽宗爱好书画、提升书画家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把绘画列入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首创艺术考试,是宋徽宗的一大创举。1104年,宋徽宗设立画学,并在科考中设立绘画科目。
绘画考试在京城汴梁举行,宋徽宗将考试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他亲自主持,以文人诗句命题,要求考生画出诗句的意境,看看谁的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生大都画马于花丛中驰骋,但优胜者画了几只蝴蝶飞逐马后。又如:“竹锁桥边卖酒家”,人们都画了小桥、流水、竹林簇拥着酒肆,唯有李唐别出心裁,一弯溪水,小桥飞度,一抹青翠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再如:“深山藏古寺”,为了突出“藏”之意境,大家故意只画了寺庙一角,唯独一人,画了一条山路没入云端,山下,一名和尚正挑水上山。
还有,“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大多数考生依题画得惟妙惟肖,徽宗看后均不满意,但有一幅画,远处绿荫掩映的楼亭,一个红衣美女凭栏而立。用人点题,将色彩和人的感情糅合在一起,更加接近诗中丰富的含意。宋徽宗看后大为赞赏,中为魁首。
赵佶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设立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头衔,考试优异者根据不同头衔享受不同俸禄,给他们晋陞的机会。众多书画名家涌现出来,如国宝《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还有开启南宋山水画新风的李唐。宋徽宗时期画家云集,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画作,被编成二十卷的《宣和画谱》,共6300多幅作品,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当然,绘画能以构思巧妙夺冠,也是建立在会试诸人皆为当时画界翘楚的前提下,时下某些认为“有创意有想法就足够”、忽视绘画基础的做法,只是急功近利者的一厢情愿,无论国画还是西画,最终,作品的生命力会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