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满清便将其视为心腹大患,先后派重兵镇压,但清军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屡屡被打得大败。面对这样一群“战五渣”,满清终于坐不住了,下令各省自办团练,允许汉族地主拥有武装,以期合力围剿太平天国。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拥兵自重的汉族官僚开始走进视野,比较知名的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无不是以招募团练起家。
但其中也出现过一位军阀式的人物,此人极度善变,虽然打着地方团练的旗号,却游离于满清与太平天国之间,藉以壮大自己。其后,更三番五次举起反清大旗,公然称王称霸,此人便是号称“晚清第一奸雄”的苗沛霖。
要说苗沛霖的前半生也比较凄惨,祖宗八代都是贫下中农,自己读过几年书,无奈却天资有限,快四十岁时才考上个秀才,家里穷得叮当响,仕途又无望,这在当年就算是交待了。为了混口饭吃,苗沛霖下乡做了几年老师,但教书生涯依旧穷困潦倒。对现实的不满和日复一日的失望,将这个落魄书生彻底推向了极端。
某个孤寒的夜晚,苗沛霖借诗明志:“杜鹃啼血霜华白,魑魅窥人灯火青,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一代奸雄就此横空出世。
当时,“捻军”横行江淮一带.,清军莫不能战,各地乡绅纷纷组建团练保卫乡里,因苗沛霖对兵法有些见地,便被推举为“练总”,负责地方团练工作。一朝得志的苗沛霖开始大放异彩,由于战术得当,再加上确实有些干货,苗沛霖屡次大败捻军,成为叱咤一方的团练之星,时人称之为“苗家军”。
而战功卓著,也让苗沛霖受到督师安徽的钦差大臣胜保赏识,此后,他连升十二级,成为川北道布政使、督办淮北团练的二品大员。不断升迁的同时,苗家军势力也愈发膨胀,几年时间内,迅速扩张为占据州县数十,拥兵十余万的地方大军阀。至此,苗沛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野心。
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出逃,苗沛霖见时机成熟,便身披缟素,祭起一杆大旗,宣称天下已无主,随即自封为“河北天顺王”,建立“天顺王国”,正式与满清分庭抗礼。
此时的苗沛霖英姿勃发,把目光投向了寿州城,想据为己有,但不料消息走漏,派入城中的内应纷纷被斩杀。一气之下,苗沛霖干脆投了太平天国,混了个“奏王”的封号,随后,又联合太平军与捻军开始正面围攻寿州。不久,满清震怒,派大军南下清剿,得知消息后,苗沛霖当即改头换面,向朝廷示好,并让安徽巡抚翁同书代为开脱,声称:“过尤知改,请量加抚慰。”
但当清军退走后,苗沛霖流氓本性发作,再次联合太平军与捻军围攻寿州,并一举破城。此后,为表明自己的反清志向,又联合太平军与捻军合围颍州,结结实实做了一回“反清义士”。
很快,僧格林沁与胜保大军再次南下,在淮北重创太平军与捻军,眼见下一个就轮到他了,苗沛霖咬咬牙,又一次改换门庭。为表忠心,他立即掉转枪头卖力攻击捻军,内外夹击下,太平军与捻军大败,苗沛霖换脸成功。
但鉴于其实在劣迹斑斑,满清并不是很信任,为求自保,苗沛霖“真小人”本色大发神威,给满清献上了一份大礼。他先派人联系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宣称要配合太平军攻取汴京,假意邀请其到寿州议事。不料,陈玉成刚到寿州就被苗沛霖拘捕,随即五花大绑送至清营,一代英王就此陨落。
虽然再次取得满清信任,但苗沛霖的日子也不好过,背后靠山胜保被调走,死对头袁甲三上任,每天的工作就是弹劾他,苗沛霖惶惶不可终日。同治二年(1863年),满清下令解散苗家军,逼上绝路的苗沛霖再次举起反清大旗,当然,也是最后一次。九个月后,苗家军与僧格林沁激战蒙城,某次巡视战场时,苗沛霖被两名扈从亲兵所杀,而这两名亲兵正是英王陈玉成旧部,好一个“天道轮回”。
纵观苗沛霖一生,起于乱世,终于草莽,从一个落魄书生到拥兵数万的奸雄,为人善变,却又死于部下之手,其人生之反复无常,命运之大起大落,堪称一部绝世悲喜剧,读来不免让人慨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