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第九届非暴露空间国际学术论坛举办,聚焦卫星导航领域发展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探讨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非暴露空间定位技术解决方案,推进北斗跨界融合。
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非暴露空间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从机场到连接的高铁、城际、市域、地铁四网融合车站,再到地铁隧道、高铁隧道等,都体现了对非暴露空间应用的需求和创新。本次活动邀请4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探讨,不仅展示了城市交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说,导航与位置服务作为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基础,已成为全球各国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本次论坛为全球研究学者、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一个展示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将助力我国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为应对卫星导航系统中非暴露空间的挑战提供有益借鉴。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表示,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探讨与分享非暴露空间导航定位和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展现了“北斗”与通信、遥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中衍生出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助力北京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高地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树君介绍,传统卫星导航系统一直是基于位置的服务、导航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支柱,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非暴露空间的应用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我们将持续探索非暴露空间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推动交通行业向智慧和无人化发展方向迈进。”
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温晓君发布了《2023非暴露空间产业发展白皮书》,从上中下游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化发展、学术交流和行业应用等方面深入解读非暴露空间产业发展情况、技术创新进展等,在加强产业集聚、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标准技术体系、提高国际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由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京城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等联合起草的三项非暴露空间领域团体标准在论坛上正式发布并实施,成为国内首个非暴露空间领域团体标准。三项标准包括《非暴露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第1部分:空间数字化采集技术要求》、《非暴露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第2部分:建筑信息模型生产技术要求》、《非暴露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技术第3部分:轨道交通电子地图》,为规范非暴露空间数字化数据采集、建筑信息模型生产构件技术要求、轨道交通领域非暴露空间电子地图制作与应用提供指导。“三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领域空白,希望能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无人服务等导航定位方面应用提供重要标准依据和理论支撑。”北京经开区企业协会标准委员会主任张迪说。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耿长良等业内专家深入剖析应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地下交通空间运营效率与安全性,利用数据信息实现交通系统精准感知和智能调控,融合不同来源的勘测数据,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卢晓春等专家就天地一体化国家授时体系建设与应用、基于手机的非暴露空间定位技术、通信导航深度融合等,展望了定位导航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便捷高效体验。
论坛上,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创星汇(香港)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签约,三方将在卫星通信、高精度位置服务、导航、遥感、智能交通等领域进一步合作,把非暴露空间数据收集和智能导航技术等引入中国香港地铁、高铁、机场等非暴露空间场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非暴露空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