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使用兵器,长矛可能性更大

2024-03-15 16:04

在世人的认知里,赤兔马与青龙刀都是三国时关羽的一个侧面;而相较于赤兔马,青龙偃月刀这件独属于关羽的神兵却更具有代表性,青龙偃月刀上也被牢牢打上关羽的个人烙印,在民间,它有时会被称作关刀关王刀

虽然关羽与青龙偃月刀早就彼此绑定,不可分割,但真要较起真来,二者的存在时间却差了足足有一千多年。人,是汉末的人;刀,是宋朝的刀。那么,历史上的关羽,使用的又是什么兵器呢?

历史上的关羽,到底用什么兵器?如今各说各有理。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是关羽斩杀颜良的一段描述。据《三国志》卷36《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通过“刺”这个动作,有学者推测关羽使用的是长矛,这种兵器在汉代很常见。

这是最符合当下情境的猜测。自汉武帝用武匈奴,中原政权对骑兵的投入与日俱增。至汉末三国,汉王朝疆土内的产马之地已颇具规模。据《后汉书》卷60《蔡邕传》记载:“伏见幽、冀旧壤,铠马所出。”除了河北地区,辽东、关中、燕代、雍凉等地也都有良马产出。与此同时,将士们的骑射素养相较以往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使骑兵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流。曹操能快速平定中原,便离不开骑兵的襄助。

随之而来的,是战术、兵器、坐具乃至铠甲的变化。从关羽对颜良发起的进攻看,可知他先是在万军丛中确定了颜良的位置,然后骑上快马,快速冲锋到颜良跟前,与之近身作战。在这种作战方式下,矛、戟这样的长兵器显然更有优势。当时的名将公孙瓒,在遭遇数倍于己的敌人时,就是这样取胜的。据《三国志》卷8《公孙瓒传》记载:“(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亦亡其从骑半,遂得免。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公孙瓒使用的兵器就是长矛。

刘备发迹之初,深受同门师兄公孙瓒的照顾,在幽州活动了较长一段时间。关羽、张飞此时亦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因此,关羽、张飞很有可能受到公孙瓒作战思路的影响。当阳长阪坡一战,张飞率二十骑断后,便曾瞋目横矛,大出风头。以此推之,关羽在解决颜良时,是完全有可能使用矛的。

不过,也有学者将“刺”解释为“刺杀”,认为从“砍”这个动作来看,关羽使用的兵器更可能是刀或剑。但问题的关键是,长柄的刀与剑在以骑兵为主的战场上并非是最优解,且缺少一定的考古实证。因此,不如说关羽可能是先用矛将颜良刺下马去,然后再用随身佩戴的刀或剑将其斩首。

刀、剑、矛都有可能是关羽使用过的兵器。所以直到宋代,有关其兵器的猜测仍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有说是刀的,也有说是剑、矛甚至是其他兵器的。在南朝梁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中,有刘备铸剑分其一赐给关羽的记载,还有关羽铸造宝刀的传说。唐代诗人郎士元《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云:“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而宋代文人李廌却在《武侯庙》中说:“仗节气盖世,横槊勇冠军。”

其实,上述这些讨论多出自文人的想象,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同样是这么被想象出来的。不同的是,相较于其他兵器,经过多次加工、润色后的青龙偃月刀更加深入人心,时至今日,业已成为关公的标志性装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