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湾区系列报道之二:“含绿量”提升为粤港澳注入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2-23 15:49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大湾区5年来GDP增长近4万亿,经济总量达13.87万亿,跻身全球十强经济体,充分展现出大湾区强劲的发展动能。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不仅关系到区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绿色经济趋势产生深远影响。

《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显著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绿色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和投资以及绿色生活方式……这些绿色发展的举措有助于推动大湾区经济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湾区提供了新的动能。

绿色产业崛起,带来全新经济增长点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的崛起势头显著。清洁能源、环保科技、绿色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不仅为大湾区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大湾区的主要电力供应商之一,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到2023年末,南方电网向香港输送100%清洁能源;对澳门输电能力提升30%,为港澳融入湾区发展大局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当人们谈到绿色发展时,最直观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时至今日,广东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深圳则是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依托深厚的传统汽车工业基础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超前布局,广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走出了一条串珠成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比亚迪成为实现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的全球首家汽车公司。在比亚迪的带动下,深圳逐渐构建了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充电基础设施、汽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已经形成发展闭环,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和核心材料企业成为产业链上的耀眼“串珠”。

香港已成为亚洲绿色金融枢纽

近年全球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企业管治(ESG),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需求大增,香港作为亚洲绿色金融枢纽,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制度以及背靠大湾区的区位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深获国际投资者的信赖,而且市场运作高效。香港担当起了引导国际资金配对优质绿色项目的重要角色,为粤港澳大区的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香港已是亚洲的绿色金融枢纽。2022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较2021年增长超过40%,达到805亿美元。其中,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占亚洲区此等债券的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居亚洲第一位。

除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绿色标准外,绿色科技也是推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香港已培育和聚集了一批高质量的绿色科技公司,超过100家位于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各有优势,香港在绿色科技方面有很好的研发基础,而大湾区内地城市则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能提供强力支撑。因此,位于河套区的港深创科园和新田科技城是深港两地创科合作的桥头堡,成为了新能源和其他绿色科技产业的枢纽。

在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面前,目前全球尚未出现具领导地位兼具绿色科技及绿色金融产业集群的城市。香港绝对有能力结合两者,借助这“双引擎”相互促进以加速相关的产业发展和建构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建设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将为香港带来新的蓝海。

粤港澳协作开启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五年来,大湾区生态保护机制发生转变,从重点整治转变为系统治理,实行生态环境“同保共享”模式。粤港澳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一点两地”的使命推动下,共同设立环保合作小组,对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气候变化、跨境河流整治、危废物处置、土壤治理修复等热点生态问题开展合作,做到定期交流。

如今,粤港澳三方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进步,一个位于南海之滨的国际一流美丽湾区正日渐成形。其中,粤港澳共同参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保工作,共同完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共同完善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推动沿海红树林、中华白海豚、黑脸琶鹭等特色野生动植物保护;形成全面水治理体系,水资源污染防治合作体系不断深化。

粤港澳同步推进生态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利用高效的市场机制,化生态优势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效力。其中,粤港实施“清洁生产伙伴计划”,设立“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表彰数百家港资企业;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同时,粤港澳还成功探索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促进粤港澳低碳消费,帮助大湾区产品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低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