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无力”明朝难在西域开都护府

2024-02-23 14:43

清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写道: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意思是若想要保住秦陇,必稳固河西,想要稳固河西,必须开拓西域。汉朝唐朝在西域开都护府,明朝怎么不行?总的来说,明朝对西域的经营趋于保守,根源则是有心无力

西域地方广大,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东接河西走廊,西达波斯高原。西域南北皆有大山,中央有河。

汉武帝时期,西域分三十六国。李广利第二次出征大宛国,屠轮台、诛大宛、灭郁成,扬大汉天威于葱岭(帕米尔高原)内外,西域震惧。后来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诸国纳入管辖范围。

到唐朝时期,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兵力两万四千。

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最广时,东起金山(今阿尔泰山),西抵西海(今里海),横跨葱岭东西,东接西州,西至药杀水(今锡尔河)、乌浒水(今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比汉朝控制的西域还要大。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却未能再次控制西域,明朝初期战斗力堪比汉唐,为什么自始至终都无法将西域收入囊中呢?

1369年,明军将领常遇春攻克上都(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朱元璋兵分三路向西进攻,经过几次大战,基本控制关陇和河西地区,明军尽管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要长久站稳脚跟依然任重而道远。由于河西走廊已是游牧与农耕混杂之地,农耕人口在当地的比例并不占优势,明朝通常是将投降的蒙古部落改编为“卫所”加以统治。

朱棣时代,明军在战略上仍旧是处于优势的,五次北征使得残存的蒙古人不敢正面迎击明军,但朱棣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不顾群臣反对,率大军五十万亲征。结果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明英宗被俘,数十名随军大臣战死,京师三大营主力尽失,史称“土木堡之变”。

此后明朝对外用兵,以守为主,正北方向尚且防不住北元残余势力,至于西北则根本无力顾及。

明朝是想先稳住西北,等灭掉漠北的蒙古残余势力,再回头来加强西北的统治,乃至收复西域,只不过明朝到灭亡也没有控制漠北。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兵部评价“关西七卫”:“西戎强悍,汉、唐以来不能制。我朝建哈密、赤斤、罕东诸卫,授官赐敕,犬牙相制,不惟断匈奴右臂,亦以壮西土藩篱。”也就是说明朝仿效汉武帝经略西域,即“断匈奴右臂”,通过关西七卫截断蒙古和西域的联系,下一步还是想效仿汉武帝设西域都护府,控制广阔的西域。

在明朝建立之前,西域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察哈台汗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吐鲁番汗国基本继承了察哈台汗国的军事力量。从“关西七卫”的分布来看,即便是最靠西的哈密卫,也只是处在今新疆东部,剩余六个卫所不是在青海,就是在甘肃,无力对西域产生军事影响。况且“强宾不压主”,拥有距离优势的吐鲁番汗国对“关西七卫”的军事压力从未有过半刻停歇,到嘉靖三年,关西七卫全部撤回嘉峪关以东,明朝对西域的经略宣告破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