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民国十八年二月(1929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核准改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
中山县长黄居素带领中山县建设局长陈丘山、园艺师孔宇平等人考察了位于东岸村的留狮山(1931年改称留思山,1981年改称留诗山),他们认为这裹“风景优美,树木葱茏,左有海岸环抱,东接唐家环,西望总理故居,形势天成,规模宏壮,以之建立中山公园,庶可名实相符”,于是“特提议指定留狮山为中山公园”,改山名为“留思山”,寓意思念总理之意。为此,黄居素主持筹划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公园,并开辟了贯通全山的道路。
▲东岸村俯瞰。郑达摄
1931年3月,唐绍仪兼任中山模范县县长,致力于中山模范县的各项建设工作。他继续建造中山公园,并修建“中山公园路”衔接往来新市区的路线。几经努力,终于在1932年10月,举行了中山公园的奠基典礼。
1933年,唐绍仪又亲自请政,主持会议,筹措资金,实施了中山公园奠基后的一期工程。该工程包括整理和增修了贯通全山的道路,修建了公园的门头、甲乙两种凉亭(甲亭为晚翠亭,乙亭为八角亭)以及工人住屋。但是,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陈济棠担心唐绍仪把中山模范县建成“独立王国”,影响其经济利益,于1934年10月7日通过亲信发动唐家兵变,迫使唐绍仪下台去职,使中山县政府又从唐家湾迁返石岐,中山港建设规划成为泡影,建设中的中山公园也不得不停建。
▲1948年东岸村外貌。东岸村供图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珠海市对中山公园进行了修复建设,时隔近百年,中山公园终于在人们面前显露了自己的“身姿”。2021年11月12日,中山公园二期正式开放,这裹山水相依、风景优美,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如今,中山公园在留诗山最高点,也就是当年晚翠亭的位置按原状修复了晚翠亭,亭子裹面还放置了原有“振兴国货”的瓦当;八方安和隐藏在一片竹林和参天大树中,这裹是遗留建筑八角亭的所在地,原为满足乡民遮风避雨的需要而建,寓意“生活安和”;展览讲述着中山公园的过往,展示中山模范县时期唐家湾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公园广场竖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象征着青年时期的孙中山从翠亨出发,途经这裹奔赴澳门,走向檀香山、走向世界。
游客和市民在美景当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先辈们立志富国强家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