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0 星期四 21:29:17

上百块族谱雕版保存完好,“镇村之宝”国内罕见

发布时间:2024-02-01 16:58

走进龙华镇水坑村,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民居,绿树成荫。这座始建于宋元之交的古村落,坐拥着孟盛李公祠、文笔塔等众多古建筑,古韵悠悠。村裹保存的一套刻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的《李氏族谱》雕版,是水坑村的“镇村之宝”。有相关专家考察后表示,类似的雕版族谱在国内较为罕见。

W4

▲水坑村的“镇村之宝”李氏族谱雕版保存完好。李汉章供图

在村委会办公楼二楼,存放着一个半米高的木箱子,裹面堆放着182块黑色木板,每块约为A3纸大小,整齐放在木箱内。这些雕版双面宋体阳刻,反向雕刻,文字、祠堂图样和墓葬地形图等内容清晰可见,保存较好。

据龙门县博物馆馆长钟超宏介绍,《李氏族谱》木雕刻版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雕版用樟木雕刻,每块尺寸大致相同,长约28.5厘米,宽约19.5厘米,厚度约1.4厘米,记录了水坑李氏从南雄珠玑巷南迁龙门、再从龙门迁蓼溪(即水坑)等地的迁徙和繁衍历史。

“这是水坑村的宝贝,几乎秘不示人。”龙华镇水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汉章说,水坑村村民世代保存《李氏族谱》雕版,归集体所有。村民李润镜回忆,以前安置在祠堂一房间内,雕版数量不止200块,能铺满整个地面。“文革”时期曾被损坏丢失过,幸好有村民将雕版用木箱放好存在村后山。2012年,村中修葺祠堂,村民才将雕版重新搬回祠堂安放,如今存放在村委办公楼,定期进行防虫防腐处理。

“这些雕版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钟超宏介绍,在2003年,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称水坑《李氏族谱》雕版“体例完整、数量较多,在广东省内属罕见”,是“研究古代广东民间版印史和民俗的重要实物资料,研究广东氏系迁徙史、珠江三角洲政治经济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