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 星期五 05:23:36

重建村舍,会同村领潮流之先

发布时间:2024-01-26 10:25

富裕起来的莫氏后人牢记祖训,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莫氏族人先后集资修宗祠、建庙宇,还将全村屋舍统一规划,仿照都市居民布局重建,参照西方城建模式,形成经纬纵横、规矩方正“三街八巷”的“棋盘”格局。同时,莫氏族人还加固了护村围墙、闸门、碉楼等防御建筑,让会同村既有苏杭小镇的诗情画意,亦有西洋乡村的异域风情。

20世纪20年代的会同村“下横街”。

▲20世纪20年代的会同村“下横街”。会同村史馆供图

20世纪20年代的会同村“下横街”东南角。

▲20世纪20年代的会同村“下横街”东南角。会同村史馆供图

民国时期,流传于当地的一首称赞会同村的民谣,人们或许可以从中还原出会同村当年的风貌: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门阁似牌坊,右边瓦窑真排场;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系会同村仔好村场。

民国初年,莫鹤鸣及其庶室冯玉在养云山馆中重建秀山书室并建造片玉书斋,其中秀山书室以中西合璧的纪念堂式风格重建,堂内配置紫檀家具,大厅两旁陈列着近代名家的字画和金石碑帖100多方,名噪一时的康有为、柳亚子、邓尔雅、吴昌硕、苏曼殊等名流的题词也在其中。养云山馆则成为闻名四方的文化沙龙,这些文化活动从城市来到乡村,又从乡村走进省城广州,走进中西交汇的桥头堡——香港。

而莫咏虞修建的栖霞仙馆则配备了柴油发电机,使会同村成为当时香山县第一个通电、播放电影的乡村。栖霞仙馆作为珠海三大历史园林之一,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映射出莫氏家族历史、人文的兴衰,是研究香山地区买办文化的重要实物数据。

莫氏族人在教育和慈善方面的投入不仅惠及本村,还极大影响周边村民,其拚搏进取的精神成为会同乃至周边居民自强不息的力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