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中国人几乎在那里都能够看见对联的存在,比如说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家的门上要贴对联,老寿星过生日的时候门上也要贴祝寿的对联,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喝酒聊天的时候也爱写对联。总之对联几乎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流传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对联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洪武年间(1368-1399年)江西庐陵曾出土过一尊特点大的铁十字架,经过鉴定这座十字架是三国时期的,在这尊铁十字架上面写着一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这座对联的出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十分的喜欢对对联,甚至经常用重金赏赐那些对联对的好的官员。很自然对联变成了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一批批经典的对联闻世,寥寥数字却往往能够包罗万象。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便有一座千年古寺名叫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迄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所建,慧理和尚初来中国,见杭州山岩秀丽颇具灵气,于是便修建了灵隐寺。
不过历经风霜后的灵隐寺逐渐没落,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鏐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甯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的著名僧人德和尚住持灵隐,灵隐寺得到进一步开拓,规模已成东南地区最大的寺庙。
人们来到灵隐寺除了能烧香拜佛之外,还能感受到灵隐寺历经千年的文化地域,这里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佛堂,到处充满了中国文化的气息,比如说在灵隐寺便有一副古老的对联,已经悬挂了整整1700多年。
这幅对联与寺庙一起供佛灯香火,熏陶了1700多年,已经成为了一处文化遗迹,这幅短短几字的对联却包含了佛教的哲理性,保住无数人走出人生的困境,这幅对联就是:“人生哪能多得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幅对联的核心之处就在于那个“半”字,世界上哪能事事都顺心呢?只不过是个人的贪心罢了,一个人健康了想要富贵,富贵了还想要权力,有了权力还想要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最后往往连最基本的健康都失去了。
当你把握了“半”的尺度时,就容易培养通达的智慧,把握自己所能把握的尺寸。清代学者李密庵便曾有感而发写了这样一首《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孔子也曾说过:“宥坐之器,虚则敧,中则正,满则覆”,道理很简单,水满而覆,月盈则亏,虚怀若谷才能真正的自信通达。世间没有完满的人生,当你学会在了舍,反而得到了清闲。在不完满的人生中,经营出完满的内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