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起,陈建明拳法大成后,就广开门路招收弟子,希望让更多人学习南派螳螂拳,将南派螳螂拳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可惜事与愿违,目前为止,他才教过百余名学生,包括30多名徒弟。陈建明收徒要求严格,需通过重重考验才能拜师,学武之前要先领会“遵亲遵师遵教训,学仁学义学功夫”的意思,并要经受一段时间考验,只有人品不错,才可以继续练下去,最后拜完祖师爷才真正成为弟子。
▲67岁的陈建明精神矍铄。
▲一徒弟正用铁棒练习螳螂拳基本功。
陈锦标是惠阳良井人,2013年看到陈建明的拳法后,认为南派螳螂拳是正宗的传统武术,便想系统学习该拳,后在2015年正式拜师。“主要练劲道,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我被拳的爆发力吸引,所以坚持下来了。”陈锦标说,系统学习两三年后,因生活、工作等各种原因,就断断续续练习,但一直没停过。
从小受武侠电影电视剧熏陶感染的叶嘉伟,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学习了四年的咏春拳。“初次接触到南派螳螂拳时,自己从未见过如此快的拳速和如此大的力量,因此特别喜欢。”他说,拳的动作不多,方式也比较传统,刚开始练时,在师傅家学几个动作,练习两三个小时,回家接着重复练习,直到师傅觉得达标为止。
提起收徒,陈建明感慨万千。“在惠州本地收的徒弟比较少,反而外地的比较多,如中山、广州、佛山、沈阳、西安、上海、北京等地,还有不少来自英国、美国、荷兰、捷克等国家的人前来拜师。”他介绍,国内的徒弟基本每个月都会趁着休息时间来一两趟,国外的徒弟以前每年至少都会来一两次。这些徒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学习过其它拳法。
那么,为何南派螳螂拳在惠州传承如此困难呢?“南派螳螂拳是一种实战性拳法,要练功练力,需要长时间的拉筋拉力,练习比较单调、枯燥,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很多来学习的人坚持不到三个月。”陈建明说,以前练拳为了防身,练武氛围浓厚。随着社会发展,大家更注重学业,导致习武之人日益减少。
其实,练习传统武术注重言传身教,需要在师傅手把手传授的过程中,不断纠正才能练到位。如果单靠自己练习或者看录像模仿,是无法练好的,因为练习者无法得知其中的技巧或是练习的程度,容易出现误差。“你看别人一个动作简简单单,但是你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的。这就需要师傅来教,同时你得不断试验才能感悟出来。”陈锦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