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后,政府也对商埠实行政策优惠,加以扶植。首先是政府对商埠免征关税,以确保商埠经营者有利可图,吸引更多商人投资。1909年开埠之初,创办人就把申请免税的报告呈送广东劝业道,经过一年时间逐级上报,层层审查,于1910年6月间,广东劝业道陈望曾批谓“据禀已悉,香洲商埠接近港澳,必须一律免税”。但因“仰候备移劝业道核明详覆,并候批示云云”,当时舆论一般认为这不过是走走程序而已,“想劝业道亦未必不赞成也”。
直至总督张人骏电外务部磋商,最后在1911年3月,税务处外务部度支部电告总督,关于免税问题,现准军机大臣钦奉谕旨,税务处会奏议覆,“香洲自辟商埠,请暂准作为无税口岸一折,着依议”。总督接到批示后,当即札行藩司及劝业道,转告香洲埠商人遵办,据此,香洲埠免税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批准。
此外,政府当局更是加强商埠的治安保卫工作,实行食盐优惠价格。并有热心的教育家韦警愚在香洲埠筹办工艺学堂一所,招收各乡学徒,教授工艺,以期振兴实业,“挽回利权”。这一计划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留学法国的学生胡金钧致电韦警愚,自愿捐助资金,作为该学校开办经费之用。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