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光阴,戴望舒、沈从文、萧红等名人大师都曾与星岛同行!

2024-01-10 11:38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岛走过85年,不少名人都“缘”于星岛,例如天王巨星张学友、香港球王张子岱、一代才女张爱玲、传奇漫画家丰子恺、文学大师沈从文、著名小说家刘以鬯等等,都与星岛有着深厚的缘分。

85年光阴,戴望舒、沈从文、萧红等名人大师都曾与星岛同行!

陈独秀之子,擅报神州消息

陈独秀的幼子陈鹤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来香港定居,加入《星岛日报》报系编辑部,任职电讯组主管,利用无线电等电讯设备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消息,加以编译。他的工作表现优秀,于私生活、社交却很低调。

陈独秀的幼子陈鹤年

陈鹤年是陈独秀与妾室高君曼所生的儿子。1924年,陈鹤年11岁,高君曼带他和姊姊陈子美,离开在上海忙于党务的陈独秀,母子女三人移居南京。父亲陈独秀仕途波折,陈鹤年的两名同父异母的哥哥陈延年和陈乔年均分别在1927和28年被国民党处决杀害,成为革命烈士。

后来陈鹤年到北京大学读书,成为“北平三大学生领袖”之一。1935年,他积极参加抗日运动,加入共产党周边组织,献身革命。三年后,他携妻子许桂馨和子女初次来香港,改名陈哲民,期间不时北上参与抗日。抗战胜利,陈哲民本来打算举家迁回内地,及后许桂馨带儿女先行北上,却因为是陈独秀家人的关系,日子过得很艰难,许桂馨毅然与丈夫撇清关系,陈哲民只好只身长居香港。

陈独秀之子,擅报神州消息

陈哲民在《星岛日报》的工作表现优异,与他共事十多年之久的时任《星岛日报》总编辑陈梦因形容,陈哲民“性格较内向,属多做事少说话”的人,当时外界要获取内地新闻不容易,陈哲民编纂不少内地新闻,吸引很多外国通讯社记者长期在《星岛日报》寻找有关神州大地的消息。至50年代初,他专责《星岛晚报》的新闻,协助该报销路屡创新高。

父亲沉重的历史身影,两个哥哥的慷慨牺牲,亲人离异,抗日和革命事业的艰险,早年的陈哲民饱历磨难,跌宕飘泊,他寄隅海角香港数十载,归于平淡,恬寂地度过年华。在香港,陈哲民大部分时间埋首《星岛日报》报社的工作,也有与相熟朋友办过面向青年学生的小型刊物,但于外,他一直很低调,与外界交往不多,这些刊物的编务会议,也大多在家中举行。2000年,陈哲民在香港逝世,享年87岁。

沈从文:最后一部小说《长河》

两度获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文豪、“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自1938年8月起在《星岛日报》副刊连载后期杰作《长河》。故事描写湖南湘西乡间不同的人,面对时局变迁下的哀乐。

沈从文

《长河》是沈从文在1948年宣布封笔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未完成的作品,在他丰茂的文学事业中占独特地位。有学者认为,《长河》是与沈从文另一小说《边城》并驾齐驱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后一部小说《长河》

沈从文在1980年代两度获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尤其在1988年第二次提名时,得奖呼声甚高,可惜在结果揭晓前因病离世,与奖项无缘。

萧红: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民国才女萧红在1940年9月起在《星岛日报》副刊连载巅峰之作《呼兰河传》。萧红以童年记忆,描写家乡黑龙江呼兰的纯朴和美丽。《呼兰河传》的创作时间,正值萧红奔走上海、武汉、西安、重庆等地设演讲和座谈,讲述抗战文艺。

萧红

1941年,萧红在香港期间得肺病,进出医院数月后,于翌年逝世,年仅31岁。她的一生,在2010年代起拍成多部电影,包括由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和霍建起执导的《萧红》,掀起一股“萧红热”。

萧红:巅峰之作《呼兰河传》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

才女张爱玲在1966年起,在《星岛晚报》副刊连载后期长篇小说《怨女》。张爱玲在居美期间,改写自己早期在上海的中篇作品《金锁记》,写成《怨女》,叙述出身寻常之家的女主角,嫁入豪门,却含怨而终的故事。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抗战时来港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及后返回上海,发表多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如《倾城之恋》、《金锁记》等。50年代初再度来香港,创作了《秧歌》及《赤地之恋》等,之后赴美国定居。《怨女》在1988年改编拍成电影,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上映。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1

余光中撰《卡莱尔故居》

文学大师余光中,于1977年在《星岛日报》副刊《星辰》连载散文《卡莱尔故居》。余光中擅写诗歌、散文、翻译、文学评论等多种文体,有“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艺术上多妻主义者”之誉。

余光中

于1974年至85年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是他璀璨五彩的写作生涯中一段重要时期。2003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期间,引用余光中《乡愁》一诗,抒发两岸一家的情怀。

余光中撰《卡莱尔故居》

茅盾、郁达夫开设专栏助抗日

两位“五四”新文学重量级人物茅盾和郁达夫,在《星岛日报》创刊初期,均在副刊发表文章。茅盾在《星岛日报》创刊号发表《宣传和事实》,讨论官方和民间通俗报刊,应采取怎样的文字宣传去支持抗日战争。

矛盾

▲茅盾

矛盾1

郁达夫也在创刊号发表《抗战周年》,点明日本初时以为用三个月可全面击败中国的想法已经落空,中国军民抗日意志一天比一天坚定。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1

在1939年1月1日的新年号,郁达夫发表《岁朝新语》,记述他数月来在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抗日战事的所见,并断言中国终将胜利,日本快要面临总溃败。

丰子恺主编《儿童乐园》

中国漫画先驱、散文家丰子恺在1940年末期到1950年代初,于《星岛日报》主编副刊《儿童乐园》,向年轻小读者讲述科学知识、历史故事、动物形态等。

丰子恺

丰子恺师从高僧画家弘一法师李叔同,糅合中西画风,早在1920年代的上海艺术界已经成名。他在《星岛日报》也亲自挥笔,绘画四格漫画,一贯淡雅致远,温情洋溢,主题多围绕亲情仁爱、儿童生活趣事等,亦为《星岛日报》不同版的版头画插图。

丰子恺主编《儿童乐园》

黄永玉登画

国宝级鬼才画家黄永玉早在40年代末起,经常在《星岛日报》副刊发表画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有香港风景速写、生活小品,也有描述社会底层生活一类较沉郁的作品。

黄永玉

黄永玉被称为画坛鬼才,他的墨宝价值不菲,其中在1980年他为中国邮政设计的猴年邮票,在2017年一次拍卖中,一套就以201万元人民币天价出售。

当时二十来岁的黄永玉,常以笔名“张观保”在《星岛日报》副刊作画。黄永玉与当时《星岛日报》副刊主编叶灵凤相交甚笃,有过不少趣事。

黄永玉登画

黄永玉趣事:辣椒豉油作画

黄永玉有次跟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和梁羽生,在湾仔吃饭,众人大快朵颐之际,才发现银包里没钱埋单。黄永玉见到餐馆有个鱼缸,内有很多热带鱼,灵机一触,拿来一张白纸,手指蘸起辣椒酱和豉油作颜料,徒手画了一张热带鱼图,之后急忙打电话给在湾仔《星岛》报社上班的叶灵凤,请他前来相助。

叶灵凤到场,爽快替众人结帐,然后从黄永玉手上将豉油画接过来带走,付出的饭钱,当作是预支黄永玉的稿费。

刘以鬯写下《酒徒》和《对倒》

香港“文坛祭酒”刘以鬯风格独特,以前卫和富实验性的写作手法见称,笔下两部经典作品《酒徒》和《对倒》,都是他在《星岛晚报》出任编辑时在报上连载的。

刘以鬯的事业超越方寸之大的专栏格子,进入香港文学的殿堂,也启发导演王家卫,拍成脍炙人口的电影《花样年华》和《2046》,在一系列国际重要影展中获奖。

刘以鬯

刘以鬯代表作《酒徒》在1962年于《星岛晚报》连载,被视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也常被学者用来与爱尔兰作家乔依斯的意识流经典《尤利西斯》比较。第一句已铺开整部小说的气氛,“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刘以鬯用诗化的语言,呈现一幅幅富电影感的画面,邀请读者探索内心每一丝纤细的感觉。

刘以鬯写下《酒徒》和《对倒》

故事主角是个有理想的作家,矢志创作具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但现实逼人,无奈要靠写通俗小说和黄色故事来赚稿费维生,导致终日郁郁寡欢,借酒消愁,部分特质似是刘以鬯的写照,他本人也曾为市场需要而写过通俗小说。就这样,主角重复来回酒醉与清醒之间,过程中闪现零碎的印象、残缺不全的记忆、不成逻辑的语句,刘以鬯以此展现梦想与现实互相纠缠。

有趣的是,刘以鬯自称一生不好酒,有人就问,未曾醉过怎样写得出酒徒醉倒的意识流动,刘以鬯笑言:“用想象嘛,难道写杀人凶手就要杀过人吗?”他一直用崭新的手法创作,自己也说,“写作,就是要与众不同。”

“特级校对”开美食评论新风

“民以食为天”,香港每个年代的著名饮食作家,都深受欢迎。香港最早面世的饮食专栏,可以追溯到《星岛日报》总编辑陈梦因在1951年开设的《食经》。陈梦因食评精辟,以笔名“特级校对”在专栏中分享食物和厨艺背后的道理,开风气之先,成为香港食评家的始祖。

“特级校对”

陈梦因讲述菜式以外,擅于解释菜式之渊源,点出菜系风俗,如何影响当地饮食文化,讲食,也在讲动听的故事。“有些地区的人们所吃到的盐很少碘质,因此习惯了吃得很咸。如果广州人或香港人吃到他们的菜一定就是‘咸到苦’,而在他们,却是‘正合口味’”。

有一篇,“特级校对”谈到鱼翅,当年上乘鱼翅来自墨西哥的“金山翅”,讲解鲨鱼不同部位,包括尾鳍、胸鳍、背鳍、臀鳍,哪种最名贵,最适合做豪华筵席不能缺的红烧裙翅,哪种只适合做散翅和钩翅。早年大众接触鱼翅的机会远不如今日的多,有时光看陈梦因的文字,口水已不自主地滴下。

“特级校对”:开美食评论新风

陈梦因精好粤菜,分享各大菜系心得,回答读者疑问,无论食家老饕、酒楼厨师、家庭主妇,都从他鲜活生动的文笔中得益,开拓饮食知识的新视野。

陈梦因在30年代担任战时记者,踏遍大江南北,耳闻目睹各地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也常常逛中环街市,了解菜价行情。

戴望舒主编副刊,激励抗日

《星岛日报》创刊之初,聘请了一些享负盛名的文人坐镇副刊,其中一位是中国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戴望舒深受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有“雨巷诗人”之名,早期以写象征派诗歌和翻译欧洲文学作品闻名。

戴望舒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戴望舒偕同妻女搬到香港,加入星岛主编副刊,并起了个富诗意的名字,叫作《星座》,仿佛让读者可从报纸上看见繁星闪耀的夜空。

戴望舒:主编副刊,激励抗日

他和文艺名人相熟,在《星座》发表作品的作家阵容也星光熠熠,包括沈从文、萧红、郁达夫、茅盾、施蛰存、端木蕻良、徐纡、萧军等,刊出许多精彩作品,令《星座》成为文艺青年喜爱的一版。

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许多大后方诗人撰写抗战诗歌,戴望舒将他们的作品刊登,令《星岛》成为东南陷区激励人心的精神灯塔。戴望舒立场鲜明,日军攻占香港后将他关进狱中,但即使身陷囹圄他也继续写诗,尤其以《狱中题壁》广为传颂。

叶灵凤:香港史先行者

叶灵凤在1947年出任《星座》主编,以掌故形式叙述香港历史和风土人情,其于《星座》开辟的《香港史地》和《香海拾零》专栏,成为研究香港的重要材料。

叶灵凤

当时内地很多有才之士,来到香港常因语言风俗差异,不喜欢这座陌生城市。叶灵凤引用丰富资料,包括古代珍本、外国书刊、政府文件等,诉说香港的前世今生。他曾写道,无论喜欢还是憎恶,“香港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值得研究者充满兴趣的地方”。

叶灵凤:香港史先行者

叶灵凤于沦陷时期在日本当局开办的公司工作,惹来“汉奸”疑云。后来学者研究他的日记和事迹,认为他其实一直为中国政府搜集情报,并非“汉奸”,也有以曲笔暗表心志。

星岛球王张子岱:技惊英伦

香港“三大球王”张子岱,15岁加入星岛足球队青年军训练,学成不久,被英格兰甲组球队黑池罗致,成为首位登陆欧洲顶级联赛且取得入球的华人。球员生涯战绩彪炳,技术超卓,不同时代的球员球迷说起他,都翘首致敬。

张子岱在星岛青年军学满师后,在本港联赛献技一年,受球迷拥戴,引起英格兰甲组球队黑池的兴趣。1960年,19岁的张子岱正式赴英伦加盟黑池,成为第一位在欧洲顶级联赛亮相的华人球员。在1961年对锡周三的比赛中,他射入一球,成为首位在英格兰顶级联赛“士哥”的华人。

星岛球王张子岱:技惊英伦

后来张子岱思乡情切,回流香港。1964年,他重返星岛,在1966-67年球季,替母会赢得两个杯赛冠军,亦成为当届甲组联赛神射手。此后他再到海外发展,在英格兰名宿卜比•笠臣邀请下,与弟弟张子慧一同签约温哥华皇家球会,成为最早踏足北美球坛的华人。

乐坛天王张学友“缘”自星岛

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歌神”张学友,歌声醇厚动人,陪伴几代华人成长。他在1984年《星岛日报》举办的“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勇夺总冠军,从此踏上数十年灿烂星途。

乐坛天王张学友“缘”自星岛

张学友在1984年于一间公司当文员,赢得冠军后,他在《星岛》的访问中表示,“很满意目前的工作”,“未有打算转行全职唱歌”。鲜有人会料到,他很快全身投入歌唱事业。

宝丽金唱片的代表在赛后实时与张学友签署合约,双方合作长达15年。到了80年代尾至90年代,他推出多首现已成为经典的大热作品,将事业推上巅峰,被大众封为继许冠杰之后第二代“歌神”,用歌声改写个人命运和香港流行音乐史。

当日拿冠军的情境,多年后仍为人津津乐道。在2007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台湾地区分站,他跟观众分享当年比赛回忆。已长了白胡须的他笑说:“我是参加歌唱比赛入行的,我参赛的歌曲是《大地恩情》,我在这里为大家表演一次,让大家可以知道,我的奖的时候是怎样的”。

唱到末句“梦里依稀满地青翠,但我鬓上已斑斑”,台下一片欢呼掌声,粉丝献上“冠军张学友”的纸牌。他说道:“没错,我的到这冠军,得到这合约,然后加入歌坛”。

《星岛与香港共成长》

《星岛与香港共成长》纪念书刊是星岛特别为85周年而推出,透过纪念册与读者回顾一起走过逾半世纪的成长历程,当中的珍贵新闻照片和报刊原稿,重现不同时代的生活时光,并诉说鲜为人知的典故趣闻,与香港以至全球华人回忆变迁。

《星岛与香港共成长》

精装纪念册全书共6章,由药油大王胡文虎创办《星岛日报》说起、以至拓展版图至欧美服务海外华人、到星岛积极参与公益、扶弱济贫,以至见证时代每个重要时刻,再细数历代名人与星岛之渊源,以及星岛如何一跃成为跨媒体综合媒体集团等等,一一细数!

在纪念册内,大家更可以一口气重温历年重要片段,包括60年代香港水荒制水、70年代红磡海底隧道开通老爷车过海、地铁通车的报道,以及1997回归祖国的难忘时刻,必然唤起几代人的珍贵回忆!

凭印花即可于指定7-11便利店以$85换购《星岛与香港共成长》纪念书刊(共188页)一本

▲凭印花即可于指定7-11便利店以$85换购《星岛与香港共成长》纪念书刊(共188页)一本

更多星岛周年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回首星岛85周年,陪伴港人成长,见证重要历史!

庆祝85周年!凭印花+$85可换购《星岛与香港共成长》纪念册 

细数星岛名人,回顾香港大事,《星岛与香港共成长》隆重出版

No.1 汽车大奖2023|星岛新闻集团主办年度车坛盛事,颁奖礼共颁35项大奖

星岛85周年巡回展 “关爱山区儿童共成长”,逾60儿童童声助庆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