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历史的功武村,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颇为壮观。这裹有“功武十三村”之称,囊括13个廖姓自然村;现存古民居房屋上千间,院落10余座,其中不少是明末清初建筑,以古码头、五宅、正街和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散而神不散。2002年7月,功武村古建筑群被评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龙门境内最雄伟的碉楼——五宅古堡。曾伟宇摄
其中,五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更是让村民们引以为豪。据介绍,因功武村廖氏四世祖廖兰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在此开居,故取名为“五宅”。五宅吸引了不少专家前来研究。2005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家学者在《广东省龙门县沙径镇功武村古建筑群测绘与调研报告》中指出,这是一个保存尚好的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清代民居,两侧的民居联排布置,呈“梳式”布局,四周围以高墙,加上碉楼的守望和防御,可以说,五宅将围屋和广府民居的特点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五宅古堡更是龙门境内最雄伟的碉楼。站在古堡前,映入眼帘的是有近400年历史的城墙。古堡高约20米,独特的造型与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大门是用约两层楼高的红砂岩条石筑成,外观方方正正,每层每室只开极小的洞口作为窗户;从外面看,石砌的古堡被封得严严实实。据专家考证,五宅古堡是广东省罕有的、历史最悠久的、规模最大的碉楼式古堡之一,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
坐拥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当地正探索一条自然风光和文化古韵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稻谷、甘蔗、黄豆和萝卜一度成为功武村的四大知名农产品,这些丰富物产变成旅游商品,进一步助农民增收。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