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 星期一 07:37:51

​首阳高蹈,气节不亏

发布时间:2024-01-04 19:18

在过去,祠堂门口必然会悬挂一副对联,上联一般写郡望所在,下联一般写姓氏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在廖氏宗祠中,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武威郡名源流远,太尉家声世泽长”,上联是廖氏郡望武威,下联则是廖金凤。足可见在族人心中,龙门廖氏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廖金凤是一座高峰,也是关键人物。他的影响力,不仅是在龙门族人心中,在整个南粤也十分突出。

W2

▲廖氏族人的杏春书室,彰显其崇文重教的传统。 曹杰摄

当时龙门属于增城,廖金凤事迹多载于《增城县志》。在县志序言中就曾专门提到:“宋之亡也,吾粤士夫不食元粟,惟莞与增为多。增则如陈希声侍郎大震、廖叔祥太尉金凤、李叔膺县尹肖龙,皆首阳高蹈,大节懔然。”“首阳”,是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地方,意味着不臣新朝,历代文人均以“首阳”来歌颂遗民的凛凛大节。

在传世的龙门艺文中,宋以前的文章很少,其中首篇就是廖金凤的《拒使臣诗》:“忠君报国男儿志,谁肯为臣事两朝?天命已归覆舟日,臣求尺土卧西林。”据传元朝鼎定天下后,元帝下诏让地方举荐有才学的人,廖金凤在举荐之列。朝廷派使者来聘,廖金凤便以此诗拒之。此后,廖金凤大多寄情山水,不问世事,死后归葬丫髻山,永远地凝望着龙门这片乐土。他的太尉古墓,成为惠州保存最好的宋代名人墓,每年清明,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廖氏子孙来此祭拜,十分壮观。

廖金凤的才具品行,不仅给龙门廖氏子孙带来了荣光,也激励了他们的发展。他们利用增江河道,积极拓展商业版图,积累财富。同时急公好义,面对天灾人祸,常常慷慨解囊,毁家纾难,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廖氏族人之中,女子也崇尚气节。明代硕儒、“江门学派”的掌门人、与王阳明齐名、有“北王南湛”之誉的增城湛若水曾在龙门设立龙潭学馆,很多廖氏子孙从其就学,往来甚密。其中有一位名叫廖简的学子,便出自功武,其祖母吴氏和母亲陈氏数十年勤教子弟,品行高尚。湛若水闻之,欣然为其撰写《跋双节堂卷》:“廖氏有双节焉,姑吴曰‘冰清’,妇陈曰‘玉洁’……独恨其为妇女也,使为男子,必将为贤士大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