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 星期六 09:49:40

独特民俗来自生活,言语中忌“退”“横”等字眼

发布时间:2023-12-29 13:57

长时间的水上生活,让疍民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礼俗和禁忌。

例如,讨海生活艰辛而危险,疍民大多靠着虔诚的信仰来安定人心、祈福保佑。天后,也就是妈祖,是疍民最重要的信仰,不少人船上都供有其神位,出海前、返航后都虔心祭拜。因为一切生活都在船上,疍民言语中忌“退”“横”等字眼,行为中也避免翻覆倒置,比如锅盆不能倒扣、吃鱼不能翻面。为了方便生活与生产,疍民的服饰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舟为家的疍民,佩戴垂檐式帽檐的渔民帽。疍家女喜欢披黑色的“毡布”,“遮肚”则是疍家女的专用服饰。

“所有的民俗都一定是文化属性的延伸。珠海作为一个大海洋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这裹有打不尽的鱼,土地种甚么活甚么,真的是一个人间乐土。”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海崴说,明清至今,珠海聚集着疍家人、客家人和广府人,他们相互依存,互为借鉴,共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珠海民俗文化有两条“大线索”,即以磨刀门为界,西边是疍家文化和客家文化,东边是香山文化。三种文化“同气连枝、交相辉映”。

W2a

▲珠海博物馆里,疍家人生活生动再现。钱瑜摄

W2b

▲沙田民歌登上舞台。

W2c

▲渔民正在编制捕鱼笼。

W2d

▲渔民正在“装泥鱼”。

赵海崴表示,从广东省社科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看,香山文化是广府文化覆盖地域的一个分支,是广府文化吸纳中原文化发展起来的,其对中原文化的吸纳属彻底的“革命”。疍家文化对于中原文化则不同:只吸纳,在移风易俗的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而未改变本质与生活习惯,水上人家的本质不改。

赵海崴介绍,珠海现在共有四项国家级的非遗,其中三项与疍家文化有关。其中,斗门水上婚嫁习俗属于疍家文化,三灶鹤舞和装泥鱼习俗则为疍家文化、客家文化和香山文化三种文化融合。“装泥鱼所用的鱼笼,编织技艺来源于广府人和客家人,诱捕方式是疍家人的特点。退潮的时候,渔民就上到岸,要很快地把编织好的泥鱼笼放在滩涂上,等鱼自己跳进来。”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