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娘酒别称)仍为频开瓮”的诗句,说明客家娘酒已香飘千年。2013年,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窖藏中的梅县客家娘酒。
▲炙酒
“通常选取优质糙糯米为原料,糯米洗好后浸泡十个小时以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饭甑,将米蒸熟蒸透。饭甑蒸出来的饭外硬内软有弹性,最适合做酒……”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温凤珠说,客家娘酒酿造并不难,但要做出传统的“土味”,却没有那么简单。温度控制、酒饼比例、发酵时间……处处都有小技巧。《礼记》曾载“秫稻必齐,曲櫱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酿酒“六必”古法对温凤珠而言,是“认真做酒,坚持质量”的家训。温凤珠夫家祖上以酿造客家娘酒为生,传承到她已是第五代传人。
不少顾客慕名而来,来自北京的刘女士表示“喝一口娘酒浑身都暖了”,来自香港的秦先生认为“这项传统技艺是客家人的传承,也是客家人的骄傲”。如今,年过六旬的温凤珠仍坚持每天纯手工做好每一坛酒,与此同时,她也不遗余力地想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温凤珠带了不少徒弟,有5位已经成为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女儿郭榴红就是其中之一。
郭榴红经常与母亲温凤珠一起酿酒:“小时候我看妈妈酿酒,长大了和她一起酿,现在我的孩子也在看我们酿。”酿酒过程中,郭榴红七岁的儿子一直在厨房裹观察,时不时帮忙递递工具,他的外婆打趣他是“第七代传人”,他便开心应下。娘酒的香气在这个家萦绕,传承的种子已然种下。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