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 星期二 07:59:12

客情传千年,酒香飘万家

发布时间:2023-12-14 15:16

“十月裹来讲收冬,蒸酒踏粄笼打笼。”客家娘酒,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酒,在传承客家文明的同时,也承载着客家母亲对女儿、儿媳的浓浓爱意。这一客家人舌尖上的乡愁已香飘千年,如今,匠心的坚守让传统味道得到传承,创新的妙想让客家文化走得更远,客家娘酒正在酿出新滋味。

W1a

▲温凤珠(右)和女儿郭榴红正在凉饭,准备酿造梅县客家娘酒。

W1b

▲梅县客家娘酒。

W1c

▲娘酒煮鸡

W1d

▲窖藏中的梅县客家娘酒。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发酵酒之一,中国黄酒诞生于“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它以黍米、粟或糯米等谷物为原料酿造而成,酒精含量不高,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香气四溢的故事。越王勾践“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陆游接过黄縢酒,以诗寄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亦有《三国演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红楼梦》黄酒佐螃蟹宴……

颇具中原遗风的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将成熟的黄酒酿造技艺带到岭南,并立足于当地环境,创造了醇厚温补的客家娘酒。这一渊源也隐隐体现在流传于客家地区的有关娘酒的神话传说裹。

相传,在古代,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一路上采野菜野果充饥,跋涉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累得再也走不动了,一个个昏睡在荒山野岭。一阵清风吹来,一位年老的妇女慢慢苏醒,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者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裹面倒出一碗红褐色的液体递给老妇,说:“喝下去吧。”老妇轻呷了一口,顿觉香醇可口,再喝更是心旷神怡,甚至疲累全消。老妇给每个姐妹嘴裹都灌了一口红褐色液体,姐妹们一个个都醒来了。见大家面露惊奇,长者哈哈大笑地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者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者便突然消失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明白是神仙相助。从此在此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

《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客家娘酒酒精度数通常在20度以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其温补功效尤其适合生活在寒湿山区的客家人。

添丁、升学、婚庆、寿诞、乔迁、过节、款待宾朋……客家娘酒在客家人的人生礼仪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小孩出生后亲友喝“三朝酒”,一岁喝“周岁酒”,结婚上轿前女方家摆“轿下酒”,喜宴喝“结婚酒”,寿辰时喝“祝寿酒”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妇女产后的“月子酒”。古时客家人在家酿造娘酒,多是为产妇滋补身体做准备。客家母亲在得知儿媳或女儿怀孕之后,就会开始张罗准备制作“娘酒”,这个过程通常横跨半个孕期,《石窟一征》曾记载:“俗妇人产后月内,必以雄鸡炒姜酒食之,盖取其去风而活血也。”因此有学者认为,因娘酒多由妇女酿造,且重要功效为妇女生产后滋补身体,故而得名。如今,饮客家娘酒已成为客家地区普遍的习俗和客家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文/图 丘锐妮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