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又称“三藩市”)选务处(Department of Elections)颁布指引,收紧公职参选人在选票上使用中文译名的标准,要求有关译名必须使用两年以上,避免有人临近选举而临时起名,继而导致姓名重复,或纯粹以此为争取华裔选民的手段。
▲旧金山选务处收紧公职参选人在选票上使用中文译名的标准,图为地方检察官Brooke Jenkins于2022年选举中使用中文名谢安宜。 旧金山标准报图片
NBC报道,旧金山这次沿用加州2019年通过的州法,出生时已有中文姓名的亚裔参选人不受影响,但其他族裔的人选若要使用汉字译名,必须提交证据,证明这个姓名伴随自己至少两年。官方解释,部分参选人为了让形象更加“汉化”,已经使得个别译名“泛滥”。
传统上,公职参选人——包括非华人为了提升他们的形象,都会有策略地选择使用中文名字来传达他们的某些个性特征。旧金山因有大量亚裔选民,不少参选人都会另起中文姓名,并且频繁使用某些意义正面的词语,以地方检察官谢安宜(Brooke Jenkins)为例,她2022年便在选举中使用译名,标榜自己“安全、宜人”;旧金山最高法院法官李正平(Michael Nava)2010年竞逐时,也以中文名字彰显自己“公平正义”的理念。
但这个风气也导致部分公职参选人姓名雷同,不但引发“文化挪用”的争议,也令选民容易混淆。早前受此影响的华裔政治人物朱凯勤(Natalie Gee)表示,乐见当局这次收紧政策,其他族裔若长年服务社区,得到华人赠与汉字姓名固然光荣,但本身没有融入社群、为了选举才改名的人,似有“欺骗”之嫌。
公职参选人起中文名在其他州也很常见。2008年,听取了联成公所的建议起中文名为史葛静的纽约州参议员参选人Dan Squadron,在中国城选民的大力支持下,于民主党初选中击败了在任30年的参议员康纳(Martin Connor)。前纽约州长思必策,也有一个反应他决策特征的中文译名。